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生态”何时才能栖枝省辖市(社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6日03:34 江南时报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国家环保总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批国家生态市命名表彰大会,江苏省的张家港、常熟、昆山和江阴四市,喜获首批殊荣。四市向来被誉为“苏南四小龙”,县域经济均跻身全国“百强县”前5名,堪称江苏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雁”。并且,“苏南模式”一度被作为江苏的“两个率先”典范为外界津津乐道,此次生态市的“栖枝”,更是对其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率先作用的肯定。

  应该说,生态市栖枝四市,有着不可磨灭的标本意义——主要原因就在于四市在城市发展中实现了经济与环保的双赢,并塑造出了领跑全国的“生态市群”。同时,更因为生态市的建设,归根到底就是科学发展观在城市建设理念上的深化和实践上的具体化,就是全社会各种力量的积极性的外部化,就是把政府认准、群众认可、社会认同共同作为衡量标准的最终体现。

  而这确是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相对忽视的一面。长期以来,我们衡量社会发展的标准正在经历一个从单维指标考察到多维体系衡量,从“GDP崇拜”到“COD兼顾”,从片面系数追求到全面科学发展的艰难历程。在这个历程中,不可否认,相当一部分城市和地区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牺牲资源、牺牲生态为代价,甚至到了“涸泽而渔,杀鸡取卵”的盲目发展地步。昨日本报大篇幅报道了连云港市、徐州市、淮安市等苏北城市全民招商引资,导致“南污北移”的严峻现实,进一步说明,以改革的名义破坏环境,以发展的借口牺牲生态,不仅影响到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更严重影响到后代社会的持续发展。因此,生态市的建设不仅仅是一个德政工作,更是一个民心工程。

  由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科学发展观、生态伦理道德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对城市经营和地方发展的严峻要求。这样,生态市栖枝苏南四市,成了江苏省会南京以及其他省辖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参照系。

  近日,本报报道了苏北城市盐城的生态城之路。近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盐城的水资源遭到破坏,曾经让无数盐城人民引以为荣的“百河之城”名片正在慢慢地被遗忘。为了重塑这张名片,盐城市政府今年采取了一系列整治措施,包括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打造湿地公园等,重振“水绿盐城”的美誉。该市的新一轮城市整体规划就是围绕建设“水绿盐城”,从生态、文化、景观等方面凸显盐城未来的城市特色,突出百河之城、滩涂湿地、生态优势,将盐城主城区建设成为典型的水城、生态城。

  苏南四市在生态建设方面的“率先”,苏北城市在环保观念方面的“苏醒”,都显示出了对人居环境的追求和倾向。但是,刚发布的2005年南京环境白皮书中显示,一直属于“持续的酸雨严重地区”的南京,去年酸雨频率又有增长:南京市酸雨发生频率为40.4%(城区的酸雨发生频率为31%),同比增加7.2个百分点,已经从“十雨三酸”变成了“十雨四酸”。此前,江苏省环保厅于6月1日公布了2005年全省环境质量公报。公报显示,江苏全省城市空气质量总体处于轻污染级,其中南京和无锡二市最差,为中污染级,其他省辖城市为轻污染级。

  无疑,严重的污染速度和相对滞后的控污能力为南京等大城市的持续发展敲响了警钟。可喜的是,《南京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刚刚通过市人大审批,确立了南京市域范围内优先保护、限制开发的地区,划定了南京市生态网架。但是,仅仅建构城市的生态网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全民保护生态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把社会各界的环保力量组织起来,把政府认准、群众认可、社会认同作为根本指标进行衡量和监督。

本报评论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