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老付和老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6日05:15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老付和老付同姓,又同岁。老付和老付相遇后,引出一段佳话,带来了一条规定,“沾光”的有300多人呢。

  5月的一天下午,记者在义煤集团千秋矿见到了老付——该矿八一采煤队支架工付来城。

  53岁的付来城身体结实,脸上总带着厚道的笑容。他向我们讲述了与另一位老付——义煤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付永水巧遇的一幕。

  老付(付来城)说:

  那天,是2004年的11月11日,我下班休息。晚上八九点钟的时候,我一个人在队里的办公室看电视。突然进来两个人,其中一位我认识,是我们义煤集团的董事长、党委书记付永水。我赶忙站起来让座:“董事长来啦,坐,坐。”董事长坐下后,先问:“贵姓呀?”我说:“咱俩同姓,都姓付。”又问:“多大啦?”“51岁啦。”“咱俩同岁,一样大。”董事长惊奇地笑了。

  就这样,我俩越说越近,放开聊了起来。

  聊着聊着我明白了,敢情是董事长关心煤矿安全生产,到我们队暗访来了。那天董事长谈兴很浓,整整和我聊了一个多小时。最后,董事长诚恳地问我:“老付,你有什么困难和问题提出来,我尽量解决。”

  “谢谢董事长关心了。没有什么困难。”现在来想,我回答的也是实在话。如今工作和生活条件比过去好得太多了,孩子们都工作了,我的一个孩子还和我在同一个队上班,特别是近几年工资收入大幅度提高,也没有什么可麻烦领导的事情。再说,我个人就算有事,也不能麻烦领导着十几万人的董事长呀!

  没想到董事长还真把我的事情挂在心上。后来集团组织我们在井下一线干了30年以上的几百名老工人,分批到外地旅游,去年我就到上海、杭州、苏州转了一大圈。

  采访过付来城不久,记者见到了付永水。高大魁梧的付永水给人以严峻、不苟言笑的印象,但一提起来那次与付来城的巧遇,他动了感情,打开了话匣子。

  老付(付永水)说:

  那次和老付聊天,我真心实意地对老付说有什么困难和要求我给他解决。这不是因为我们都姓付,而是因为他能在井下一线默默地干了33年,确实了不起。

  这话我不是第一次讲,在遇见老付之后的一次集团公司副处级以上干部大会上,我讲了和老付聊天的事情,我认为,像他这样的老工人才是我们的榜样,理应得到礼遇!在会上我要求人事部门统计一下,在井下一线干了30年以上的老工人有多少?

  统计出来的数字是360人。在集团10万职工中这360人是脊梁。后来,集团公司出资,让他们分期分批休假,到外地旅游,借此表达对这些无私奉献者的敬意。

  老付(付来城):永远当一名矿工

  付来城所在的八一队党支部书记周振乾说:“老付技术好。只要他在班上,下井的工人特放心。”

  对自己的工作,老付坚定地说:“从炮采到综采再到综放,每一次采掘方式的改变,都是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减轻工人的体力劳动,其实等于调换了工种,我觉得身体还行,可以在井下干到退休。”

  老付(付永水):永远是一名矿工

  记者多次到义煤集团采访,也多次见到过付永水。这几年义煤集团发展神速,产值从2000年的几个亿猛增到2005年的近60个亿,新经验和新典型层出不穷,然而记者记忆较深的却是两次演讲比赛。一次是2002年的“假如我是总经理”,一次是2005年的“假如我是董事长”。两次演讲比赛的决赛,时任总经理、后任董事长的付永水一直坐在台下,聚精会神地听取职工们对企业前途的憧憬,对企业管理者的要求。

  在“假如我是董事长”的演讲比赛中,最后演讲的人是董事长付永水,他的演讲题目是“我永远是一名矿工”。演讲真挚感人,职工们把热烈的掌声献给这位心和他们贴在一起的“掌门人”。

  老付和老付的故事,是矿工和董事长的故事,更是两个矿工的故事。②13

  □本报记者李宜鹏

  本报通讯员杨晓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