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雇主”何以不满应届毕业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6日05:15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雇主”何以不满应届毕业生

  

“雇主”何以不满应届毕业生
2006年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对有限职位的“厮杀”近乎惨烈。然而,一位人力资源管理者却在网上发出系列帖子,细数毕业生求职表现的种种不足——“雇主”何以不满应届毕业生

  核心提示

  从事5年人力资源管理(humansource,以下简称HR)的某企业HR总监张锦喜,针对毕业生在招聘过程中的种种表现,在网上发出了“HR声音:大学生,我对你非常不满”的系列帖子,语气严厉、用词尖锐。该帖一天的点击量超过千次,总点击量高达19万多次。反对者驳斥:大学生求职难,难道都是毕业生的错吗?5月31日,本报记者电话连线张锦喜。

  “大学生,我对你非常不满”

  广东省一家IT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张锦喜最近成了名人,“HR声音”使他在网上迅速蹿红。“其实,我只是在参加招聘会后,对毕业生求职中的表现做了一个小结。”5月31日,张锦喜在回忆自己发的帖子时说,“但是,没想到反响这么强烈。”

  从2005年11月至2006年5月,半年时间里张锦喜在网上发表了《应届毕业生,我对你非常不满》、《对话HR的三招》、《坐“第一排”才有工作》、《谁动了大学生的薪水》、《大学生为何“未毕业”先“失业”》等5篇帖子,系统阐述了自己对应届毕业生求职心态和表现的看法。

  HR声音系列在网易论坛刚一发布,点击量就迅速飙升,一天点击率超过千次,总点击量高达19.5万次,许多网站纷纷转载。网民们在不同的论坛上跟帖,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赞同、反对、谩骂攻击,让张锦喜始料不及。

  事实上,张锦喜在2005年11月末第一次参加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求职会。那次,他是以多重身份参与这个招聘会的:作为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他希望为公司招到一批合适的储备人才;作为一个职业规划研究者,他要深入一线接触准备投身社会就业大军——应届生的特点;作为广东省劳动学会、人力资源管理协会的理事,他想借此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状态以及他们的所思所想。

  然而,招聘会结束当晚,倍感压抑的张锦喜写下了第一篇HR声音《应届毕业生,我对你非常不满》,发布在网易等论坛上。帖子里直言不讳道出了对应届毕业生的数条“不满”:

  简历花里胡哨。“面对成千上万的求职者,没有哪个HR会看那些差不多的求职信和装订得像书本一样的简历模板内容。”

  要有自信。“不要一副只要你招我我什么都肯做的姿态,这样会给人一种‘卖身’的感觉。不是你求职而是我请你,这不是叫你抬高姿态,而只是希望你挺起胸膛。”

  不要对HR拒收简历,报以晦气的脸色和失望的情绪。张说,不接受简历,不是对方不行,而是因为不适合自己的公司;不是不给机会,而是不想浪费那根本不存在的希望;不是不给面子,而是不想浪费应聘者的血汗钱。

  “不要不敢用眼睛看我,你不敢瞧我的时候我也瞧不起你。”

  “不要回答薪酬要求的时候,多说那么多废话。”张说自己更在乎干脆利落的做事风格,他固执地认为,对方说出这个数字前后带了多少字符,就表示做事有多拖泥带水,或者自我认识是多么摇摆不定。

  在总结对应届毕业生求职印象时,张锦喜认为,未毕业,先失业,不是因为没有工作机会提供,而是就业能力结构失衡;就业难的关键,也不是因为毕业生多,教育水平下降,而是自我认知的能力模糊,就业信心和自我价值期望下降。天之骄子的高傲姿态消失,是好事,但取而代之的不是平衡心、平常心,却是一种自卑、浮躁和茫然的错误感觉。“这令人失望。”

  应届毕业生的观点回应

  对于张锦喜尖锐的批评,不少应届毕业生网友回帖表示赞同,认为张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求职指导,然而更多网友反应激烈,认为作为用人单位负责招聘的HR,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一部分网友对于张的HR系列帖子评价为“偏颇”、“愤青”,认为“就业难,并不都是毕业生的错。”

  对于企业拒收毕业生求职简历的行为,一些应届毕业生感到难以接受。网友lljj认为拒收简历是对求职者的不尊重,完全没有顾及对方的尊严和内心感受。“你有没有想过,你收下他们的简历有时候对他们也是一种鼓励?”

  在争议中,毕业生求职时表现信心不足遭到众多网友反对。网友love-ajiang说,“不是所有的考官都不注重你是哪个学校的,也不是所有的考官不注重你的经验。但是,就算你有百分之百的信心,面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比例严重失调的情况,你也会失去80%的自信。”

  很多网友对张锦喜关于“没有经验不可怕,自己要争取机会”的观点表示异议。网友txx13写道,看了张总监的评述收获不少,但是社会上的每一位招聘者,并不都是这样的想法。“曾经我也是应届毕业生,简历背上一个投不出去的那种感觉真不是滋味!”他说,有好多单位,特别是大公司,都要求有经验者优先:“这样的情况,怎么让刚毕业的学生有自信,又怎么让他们觉得不可怕!”

  值得注意的是,在争议中,应届毕业生的声音占了大多数,而HR们鲜有回应。但在众多见诸报端的报道中,很多HR的观点和张锦喜不谋而合。

  在河南职介中心最近举行的几次招聘会上,一些企业的HR就表示应届毕业生求职的态度很重要,没有必要为求职降低身份和尊严。河南思达连锁商业有限公司的一位HR对媒体表示,大学生中少数人在求职现场表现出来的素质令人吃惊,不能承受一点点挫折,最终的结果是他们被当场排除掉。

  “毕业生,拿什么拯救自己”

  面对众多网友的指责,张锦喜坚持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不过在后来的帖子中,张的口气显然委婉了许多。

  “但我的观点不会变。”张锦喜说。

  对于高校和毕业生中普遍流行的先“就业”再“择业”的观点,张锦喜和他的同行们有着深切的痛:在大多数企业中,员工流失率是考核HR的重要指标。可一份权威的数据统计表明,企业接收大学生后一两年内流失率在30%以上的达被调查企业总数的50%,一些单位接收的大学生流失率高达70%,企业普遍认为他们为大学生流失“交的学费”太高。

  “事实上,毕业生急于就业和老板急需成熟稳定的人才几乎成为不可调和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应届毕业生绝不能急功近利。”张锦喜说。

  从供求双方的共同利益出发,张建议学校领导应该想办法多请一些行业的HR走到讲台上,为学生解答实际可能遇到的问题,剖析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而不是在理论上让毕业生得到花哨的求职技巧。张锦喜认为,多数企业希望毕业生拥有“诚信、自信、拼搏、独立、踏实”五大特质,具有这五个特质,“缺乏经验”就不是问题了。

  “要迅速找出自己在5大特质上的差距,进行调整,再全力出击。”张锦喜在帖子里回应网友,“在这场求职的厮杀中,能够拯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HR声音”备受关注的背后

  张锦喜的初衷是将自己作为HR的感受写出来,希望对应届毕业生有一些启发。但是,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实际上触及到了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那就是中国企业改革的迅猛突进和中国教育制度的相对落后造成的矛盾,而这个矛盾直接导致了近年来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

  事实上,中国高校几年的连续扩招,使得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成了最热门的话题。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和《大学生就业》杂志社联合调查显示,2006年各类高校毕业生的人数高达410万,是5年前的三倍,但从被调查的企业2006年招聘大学生的人数来看,并没有和大学毕业生的人数增长同步。

  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近期发布的调查结果更令人郁闷: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企业接收毕业生存在政策性障碍、就业市场不适应大学生就业的需要和高校就业指导内容肤浅,成为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四大重要原因。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显然也引起了政府的关注。近日,教育部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众化时代的大学生不能再自诩为社会的精英,要怀着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心态和定位去参与就业选择和就业竞争。”然而,网易一个民意投票表明,60%多的大学生并不赞同这个观点,认为接受高等教育投入大于产出,如果找不到一个好工作,那就失去了上大学的意义。

  更让人感到棘手的是,在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中,真正适合企业的人才并不多。“这意味着现行的教育制度和企业需求严重脱钩。”张锦喜说。

  张锦喜在电话里告诉记者:“我无法改变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但我可以通过具体指导,给毕业生们一些实用的建议。至少,他们可以在求职中找到自己的优势,并发挥出来。”③12

  □本报记者樊霞

  2006年河南首场大型毕业生供需洽谈会盛况李俊生摄

  网易论坛上该帖受到广泛争议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