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公积金如何继续“为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6日06:14 大洋网-广州日报

  买房贷款又不是从中国开始,怎么就中国买房人买成了“房奴”呢?上海学者日前就“房奴”问题撰文指出,这与买房支出占居民全部支出的比重不合理和公积金支持力度的减弱有关。

  “房奴”被美国老太太“忽悠”了

  首先看买房支出占收入或支出的比例。将2002年上海居民的人均购房支出占全部支出比重与1997年的美国比较(注:选择美国1997年数据,是因为笔者搜索到的数据中唯这一年的数据能调整到与我国统计口径相对应),上海此比重是17.9%,要高于美国9.5个百分点。2002年,上海城镇居民人均购房支出2721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3250元,人均实际支出15247元。实际支出超过人均可支配收入,超出部分就是借贷部分。而1997年的美国,有关买房的人均支出(包括人均住房抵押贷款和利息支出、住房财产税支出)共3196美元,占人均实际支出38061美元的8.4%。

  其次,看食品、教育、医疗保险的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上海在2002年时食品、教育、医疗保险的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是54.2%(2004年占51.1%),而1999年香港居民的食品、教育、医疗保险的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是18.7%(亦按我国可比口径调整)。 1997年美国居民的食品、教育、医疗保险的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是28.4%。

  由此可见,美国老太太借贷买房是生活支出的有机构成,不会影响基本生活质量,不会影响子女教育培养,而我们则不然。

  同济大学的高级访问学者吴光伟在1998年的美国眼见的是:美国的房价是平均一套三室一厅住房11万美元,面积280平方米;100平方米的公寓房是4万美元。吴教授连叹美国的房价比1998年的上海房价便宜多了!(吴光伟:《来自美国的报告和反思》,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4月)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大量的空置房、烂尾楼成了政府包袱,“用明天的钱消费”是最时髦的理论。而中美两国两老太的故事真的把中国城市的老头老太都“忽悠”了。

  白领难享公积金实惠

  现在,是常识在拷问我们的政策,我们在住房问题上的政策是不是真的“为民”?或者说 ,当初是“为民”政策的现在是不是还继续“为民”?譬如,公积金贷款政策目前就已经失去了当年的积极意义。根据上海公积金管理中心的统计数据,2000年时公积金还分担了全部房价的29.6%,到2004年,只分担了16.9%。从 2000年到 2004年 ,上海每平方米的公积金贷款额增加了9.2%,而同期销售给个人的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增加了96%(从每平方米3286元增加到6425元),非高档商品住宅销售价的上涨幅度是公积金上涨幅度的10倍多。

  事实上,眼下除了公务员买房还能从公积金中得到切切实实的支持,公积金对于其他白领阶层只是有胜于无、“聊补”而已。而上海能得到公积金支持的买房者,仅仅占城镇就业人员588.97万(2005数据)的53.5%。如果按照全国首次经济普查数据上海有从业人员950万人计,缴存公积金的职工只占三分之一;而缴存公积金的人数,1997年有391.82万,以后逐年下降,到2004年,缴存公积金的人数只有314万了。公积金这秤砣已经“打不住”高房价,这是铁定的事实。(文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