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鲁迅·小笼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6日09:15 上海青年报

  ■文/肖宁

  五一长假,在宿舍闷了两天便觉得无聊难耐,约了两位朋友直奔四川北路,想去多伦美术馆感受一下视觉饕餮。一路磨磨蹭蹭,到得目的地已是傍晚,吃了个闭门羹。众人失望之际,我忽然想起附近有家饮食店“万寿斋”,小笼尤其出色,便提议先去满足口腹之欲。

  沿着鲁迅公园边的甜爱支路前行,穿过居民区之间的一条热闹夹道,两旁无数小摊,几乎要侧身才能顺利通过。尽头一条横马路,便是山阴路,与方才闹哄哄的场景大相径庭。街面干净,梧桐萋萋,民宅齐整。右转沿着弧形的小路漫步,沿线的老建筑大多有着80年以上的历史,时光在它们身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一些建筑墙面已经斑驳,石库门的檐角已经残破……

  就在不经意中,“鲁迅故居”跃然眼前,这六排砖木结构的三层新式里弄房,坐北朝南,经历了风雨的考验,隔开了喧嚣的繁华,依然笑看人间。屋前有个小花圃,种植了桃、紫荆、石榴等花木。那棵桃树,灼灼其华的胜景已过,亭亭绿叶中藏着几粒小青桃。三楼前间有一个长方形阳台,雕花铁条锈迹斑斑,鲁迅曾在上面凭栏远眺右边的四川北路吗?还是燃着支烟,观望左首的小笼店?周末不开放,我们依然吃了个闭门羹,扒着铁门透过缝隙逡巡了几眼,便悻悻离开。对面屋子照常住着人家,装扮普通的女主人有些好奇地探了探头,手里麻利地淘着米。鲁迅在这里度过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岁月;其他人在这里继续上演着他们的人生哀乐。

  出得大门,“万寿斋”就在对面。天已渐暗,我们走进了这家散发着20年前大众饮食店气息的点心店。先要买单,排的队已经延伸到路边,门口一张油腻的小台后站着面色狰狞的欧巴桑,有气无力兼不耐烦地嘟囔:“小笼3块钱一两八个。”坐着吃是没指望了,白灯刺眼,蒸气四溢,吊扇呼呼乱转,窄仄的店里塞满了人,漫到了外面的人行道。站在店前屋檐下,三人捧着蒸笼大块朵颐。小笼一朵一朵地端坐于湿漉漉的竹篾上,皮子白软嫩薄,噘嘴轻轻地叮一小口,丰盈鲜美的汁水立即涌入齿舌之中。果然好东西,无须光鲜门面,无须宣传造势,无须色利引诱,自有大批拥趸蜂拥而至。

  现代的作家里,鲁迅可以算是最不在意食物的一个了。他的弟弟周作人,论战“敌手”梁实秋,都是著名的美食家。周作人满怀乡愁地写了《故乡的野菜》,对饮与食的追求贯穿了终生,后人辑录有《知堂谈吃》;年轻的梁实秋在饱览京城风物景致的同时,也尝遍了京城的美食,后来专门写了本《雅舍谈吃》。而鲁迅的作品中根本没有所谓美食的踪迹,涉及到吃,我联想到的竟是中学课本里《药》之华小栓吃的人血馒头。再搜寻,似乎就剩了喝茶一事。鲁迅生长于茶乡,喝茶是终身爱好,所以在文章中提及甚多。

  要是鲁迅还在,他会写一篇关于小笼的杂文吗?钟叔河在《知堂谈吃》序言中说,“谈吃也好,听谈吃也好,重要的并不在吃,而在于谈吃亦即对待现实之生活的那种气质和风度。”而钱理群认为“某种程度上,对吃食之美无止境的追求也贻害了周作人一生”。

  好食,是耶?非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