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福利型老人公寓少了温情 早年入住者对“岭海”市场化倾向难认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6日09:27 南方日报

  记者调查

  读者最近向本报反映:曾是全国老龄工作楷模的广州岭海老人公寓,近年来服务质量严重下降,让老人感觉今不如昔。

  广州岭海颐老会创建于1981年底,是由市政协赞助,联合热心社会福利的事业人士

组建的群众福利团体。1987年冬,颐老会在中山八路建成岭海颐老会大楼,内设“广州岭海老人公寓”。当时的入宿对象为统战系统及其他单位无人照顾或儿女难以照顾的老人。属于“民办非企业”,且是国家免税单位。

  接受记者调查的老人大叹“今不如昔”,他们特别怀念公寓开办头几年的日子,那是一种温暖的感觉。老人们入住时,都缴了一笔“大楼建设基金”,并与主管方签订了“入住协议书”,其中规定:“办妥入住手续后,老人们即享有一个房间的居住权至终年为止”。为此,许多老人都将这里当成了安度晚年的家,自己花钱添置了各类家居用品。但眼下,家的感觉似乎渐行渐远了。

  第一是吃饭问题。过去老人公寓的饭堂饭热菜香,但现在质量下降。本来是“非企业”,公寓管理者却让饭堂做外卖,每天吃饭时间,公寓大门口就会摆起一个卖盒饭的摊档,人来人往,老人们的安全感下降。

  第二是医疗问题。原来卫生室配备了三名医生,每天一大早就有医生上门为老人们量体温、血压、嘘寒问暖。现在卫生室只有一个医生,每天早上8点钟为老人们检查身体,而这时有的老人正在公园晨运,错过了就没有机会检查。

  第三是生活气氛问题。以前公寓管理员很关心老人,会主动帮助老人做些小事。现在,老人们自己洗了衣服无力晾晒,没有人会帮忙。有位年纪大的老人请管理人员代办第二代身份证,也被推托。有的老人明明身体健康,能运动、能阅读且能自理生活,老人公寓却给其家属发出“通知书”,称经公寓医生鉴定,老人健康状况已达到需请陪人照顾护理级别。要求老人家属按“入住协议”接老人回家或申请陪人照料。

  据了解,入住岭海老人公寓的老人大多有相当的文化,他们对真情与温暖的感受与追求似乎更强烈些。据记者调查,公寓对以前入住的老人,在收费上是倾斜照顾的。现在新入住15平方米房间,一次性交纳3万元,每月再交房租450元、服务费250元。而之前入住同样面积房间的老人,一次性收费仅1.8万元,每月房租180元、每月服务费250元。公寓最近一次调价,采取的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已经入住的老人们没有受到涨价的影响,但他们感觉温情与关怀少了。

  据了解,岭海老人公寓的建设,有相当部分是社会热心人士的捐赠,它不是一个单纯的企业,因此老人们更希望它是一个传播爱心及创建和谐的窗口。

  本报记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