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好形式为何会变成形式主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6日09:31 南方日报

  声音

  胡海军

  记勤廉日记是干部自我教育的一种好形式,即干部通过记日记的形式,客观记录自己的勤廉状况,反省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目的。但是,现在许多地

方却把记勤廉日记作为一项硬性任务下达给每个干部,统一印制勤廉日记本下发,定期检查,定期考核,定期交流,公之于众。结果,勤廉日记就成了一种形式主义。试想,谁愿意把自己的日记公布于众?谁有不廉洁的行为还会一五一十地记载给人看?勤廉日记说假话,应付差使的现象已经比较普遍,勤廉日记就失去了原来的作用。

  类似勤廉日记的一些好的经验和形式,为什么最终都成了形式主义呢?主要在于人们在运用这些好的经验和形式的时候,违背客观规律,提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

  一是形式的规范,导致规范的只是形式。有的经验出来后,因为参观的多,学习的多,上级领导视察的多,而参观、学习和视察,往往看到的只是面上的东西。为了应付外人的参观学习,就必须从形式上下功夫,搞好“面子工程”,比如在牌子、档案资料、汇报材料、参观点等方面下功夫,却没有在规范内容、更好地发挥作用上下功夫。结果,各种形式规范了,经验就真的成了“花瓶”——好看不中用了。

  二是要求的提高,导致人们难以达到要求。以勤廉日记为例,对于记勤廉日记,我们应该提倡和鼓励,而不能硬性要求,因为即使是一个坚持写日记的人,也往往不可能一天不漏做到天天记。同时,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是隐私,必须按照日记的规律来处理。如果要求每个干部每天都写勤廉日记,要求所有的勤廉日记都定期检查和公布,人为地提高要求,就会使干部难以适应,因此只得说假话。

  三是作用的拓展,导致起不到作用。再好的经验和形式,也有其适用范围,不能夸大其作用。让各行各业、方方面面都赶来凑热闹,该学的学,不该学的也学,结果,经验成了一个框,什么东西都往里装。经验成了“大杂烩”、“万金油”,结果成了似是而非、什么也不像的东西,一旦实践起来,就让人觉得一点作用也起不了。

  摘自《中国改革报》2006.5.25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