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统计“集权”的思路值得商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6日09:31 南方日报

  声音

  刘以宾

  《中国经营报》报道:国家统计局打算先选择几个试点城市,由其代替地方直接进行试点城市关键经济运行数据的核算,并形成统计结果。4月中旬,上海、湖南等20多个省、

市、自治区调查总队相继挂牌成立。据说,这是为实现“让中国统计成为‘阳光统计'”目标而采取的重大制度安排,它有利于维护统计调查的独立性,提高统计信誉。笔者认为,因下级统计部门履职失当而干脆自己直接干、因下级政府权力运行走样而采取“集权”,这样的思路未必正确,这样的改革未必“经济”。

  行政区划格局下的政府层级结构,在我国已有千年历史,这种政权格局之所以一直存在,必有其客观合理性。统计作为各级政府职能之一,当然应本着客观、真实、准确的原则由各自负责,然后逐级上报汇总,于是才有了如今各级政府编制齐全的统计部门和专司统计的官员。而统计的“集权”和自己直接干,势必造成重复投入、重复建设,是政府资源、财政资源的巨大浪费。真正的问题在于:一些地方政府不执行中央政府方针、路线、政策乃至欺上瞒下的现象,绝非统计造假这一项。假如一遇中央政府意图受阻便采取“集权”的思路和方法将意味着什么?一方面是行政成本的大量增加,另一方面无疑是对地方政府统计信用的一种彻底失望、彻底否定,也是对地方政府人格以及官员人格的一种莫大嘲讽。

  近年来,地方政府信用水平下降一直被公众所诟病。统计造假这一类失信事件,往往都是上级行政长官指挥下的多个相关部门的统一行动。一方面是“个人说了算”、长官意志难违,另一方面是大家利益一致,于是心照不宣。久而久之,“集体无意识”效应便导致了几乎所有当事人的道德约束失效和羞耻之心全无,统计造假的“潜规则”则被习惯成自然地普遍认同和遵循。

  地方政府统计造假,无疑是一种性质最恶劣、社会负面作用最严重的失信行为。尽管经济运行数据的统计工作被视为“经济工作”,而默认和原谅统计失信,其负面意义则远远超越“经济”。地方政府、哪怕最低一级地方政府的失信,都会对整体上的政府信用产生损蚀。

  很多专家认为,在尚未执行试点,且不知道执行范围的情况下,难以评价该思路可能取得什么样的效果。而根本上杜绝地方统计数据失真的问题,还应把更大的希望寄托在修改之后的《统计法》身上。也就是说,要实现政府统计的客观、真实,首先必须仰仗法律,必须将统计真正纳入法治轨道。不过,即使《统计法》已变得十分成熟和管用,担心仍然存在:法律永远会处在相对不完善的状态,因此永远需要道德、文化约束作为补充。说到底,遏制地方政府统计造假,落脚点依然应在有关官员个人的道德人格之上。

  摘自《中国经济时报》2006.5.25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