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留守学生”高考:一个人的“抗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6日16:23 新华网

  新华网成都6月6日电(记者丛峰、刘海)没有五花八门的营养品,没有豪华的“钟点房”,更没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前呼后拥……与城市考生的忙乱相比,父母在外打工的农村“留守孩子”的高考显得平静而自然:自己复习,自己打背包,自己参加考试,自己填写报考志愿。

  对他们来讲,高考是一个人的“抗战”。

  高考前夕,记者离开喧嚣的城市,走进乡镇农村,去探访那些“留守孩子”的高考状态。

  面对高考,高三学生陈香蓉显得出奇地平静。自初三以来,作为家中大姐的她两次差点辍学。父母常年打工在外,三年来,她一个人默默地承受着一切。

  陈香蓉就读的四川省金堂县淮口中学,今年有1000多名学生参加高考,其中80%的孩子属于农村“留守孩子”。衣服自己洗,吃饭在学校食堂,成绩好坏、高兴不高兴,都一个人承担着。“就算是高考,我也不用征求父母意见,他们也不懂,还以为‘大学’指的就是师范学校。报志愿都听我自己的。”陈香蓉说。

  19岁的陈涛,是学校里的“尖子生”,经常考全校第一名。三年前,他的父亲去成都开了一个自行车修理摊,母亲去一家鞋厂打工。回忆父母在家时,他感到非常幸福。“那时妈妈看着我学习,我原来数学不太好,都是妈妈的引导,数学成绩才好起来。”陈涛说,“现在,妈妈常年不在家,我只能靠自己努力了,好在成绩一直不错,不会辜负了他们。”

  带了多年毕业班,接触了无数“留守学生”的贾晓英老师说,这些农村“留守孩子”的心理是矛盾的。一方面,他们相对自立自强,心里清楚只有通过高考才能改变命运,所以许多学生经常晚上不睡觉,跑到路灯下面看书复习;另一方面,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脆弱,想念父母又不愿说出来,表面平静,内心又经常紧张。

  6月4日,学校正式放假,许多孩子没有回家,回家也无人可看望。一些学生就结伴去江边散心,畅谈一些设想。陈香蓉说,很多学生都想暑假时去打工,自己挣钱。这样的话,如果今年高考不理想,可为明年的补习费早做准备。“不然,父母很可能就不让我们继续读书了。”

  记者采访时,许多考生开始打包,准备坐车去县城熟悉考场。为了省钱,许多学生都投亲靠友,寄宿在亲戚家里,而且都不让父母回来探望。“如果真的考完试,发现父母在大门外等着,那肯定也会非常激动。但我们不奢望这些。”陈香蓉说。(完)

   ■相关稿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