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特别报道:在社区看病离我们有多远(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6日17:12 江西商报社

  特别报道:在社区看病离我们有多远(三)

  社区医疗亟待“强身健体”

  2月8日,一件和全国亿万城市居民相关的新闻见诸各大媒体:这一天,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确定了″优化城市卫生

资源结构,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功能,满足群众基本卫生服务需求″等6项重点工作。

  2月10日上午,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在例行的发布会上坦言:从总体上看,目前全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仍处于初创阶段,与百姓的需要存在很大差距,社区预防保健、基本医疗等服务仍难以满足居民的健康需求。加紧研究制订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准入标准和管理规范,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医院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探索开展社区首诊制试点,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等,将成为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工作的重点。

  一时,作为深化医疗服务体系改革和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突破口,″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加大投入

  让生存不再艰难

  南昌东湖区一家社区机构负责人给记者算过账。该服务站去年总收入是6.2万元,其中政府补贴2.9万元,医疗收入两万元,通过“六位一体”服务取得的收入是0.9万元,也就是政府购买医疗服务的补贴。“我们的房子是租的,月租2000多元,水、电、暖、物业等费用每月1500多元。加上电话费每月200多元,办公费用包括处方、化验单、消毒和办公用品每月300多元,入网费一年200元。每年房租还要涨5000多元。刨去人头费,一年剩不了多少钱。”

  青山湖社区医疗所李宁告诉记者,他们的药价比卫生厅定价便宜20%-30%,有些甚至比平价药店还要低,一般药品的利润水平也就维持在15%以下。其他社区卫生收费定得很低,比如注射费用一次收5角钱,其中包括棉签、碘酒、酒精等成本,还要专门准备垃圾盒,一开始就想通过办社区卫生医疗机构来赚钱是不现实的,目前他们所有12个职工,政府拨款工资的也只有三个人,想增加一些员工,把更多服务项目做起来看来还很遥远。

  虽然南昌市政府明确社区卫生服务是公益性的,但是政府投入不足是一个共性问题,一些发达城市已经开始对社区医疗机构开始补贴,一般是按照社区所辖居民数量,给予5-20元不等补贴。豫章路一家社区卫生站负责人告诉记者,政府只提供少量的社区公共卫生费用,只够预防接种等基础项目,开展社区健康管理要派大量的人员开展调查,社区站根本出不起,所以工作很难开展。另外,按规定要给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也要求免费,服务站要自己支付印刷费、人员费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仅免费测血压,一天不知道要测多少个病人的血压,血压计坏的频率非常高。他们认为,这些投入需要政府考虑。

  纳入医保

  为发展提供平台

  目前的城市居民,对医保的依赖性,以及数量都非常高。而对于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来说,能否将这部分人口引导过来,将很大程度上觉得社区医疗机构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关系到老百姓是否能方便就疹。

  我市190余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只有少数纳入市医保定点机构。一些社区医生说,虽然他们想纳入医保范围,但成为医保定点机构,不仅增加很多硬件和软件上的投入,还要自己买电脑,负担不菲的导通、维修费用,医保中心还要扣除一定的收入,这些负担使他们没有力量进入医保系统。他们希望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毕竟社区医疗机构还在发展阶段,给他们压力越大,越容易偏离设想的轨道。

  此外,即使可以办理,但医保网络不但建设费用高,而且每月的数据传输费用也在两百元以上,很多社区卫生服务站一个月都没有一个医保户刷卡,但是也要承担费用。

  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06年2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表示要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我市在逐步完成网络建设的同时,也会努力为社区医疗机构提供更多更公平的机会,包括医保,会协助一些有条件,有能力的单位达到这个目标。

  双向转诊

  让患者合理分流

  社区医院“首诊制”和社区医院与附近大医院的“双向转诊制”是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特点之一。在2月10日的卫生部新闻发布会上,毛群安表示,政府鼓励各城市试推社区医院“首诊制”,探索建立社区医院与附近大医院的“双向转诊”制,努力实现城市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方便居民在社区看小病,发现大病症状向临近大医院转诊,减少患者求医环节和花费。

  目前,我市已开展社区、医院之间的对口支援工作,一些大型中心医院已经开始为社区医疗机构提供技术和人力上的支持。但对于社区卫生机构,能够合理分流患者,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则是整个医疗体系完善和谐的重要举措。

  市八医院社区医疗中心李院长认为,社区居民首先进入社区医疗机构诊断,然后根据情况,将不能处置的病人,转诊到大型中心医院治疗;同时,医院也可将进入康复期的病人,转到患者所在辖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继续治疗,这样的双向转诊,可有效降低医药费用。而且象老百姓一般的常见病一般能在社区医院得到妥善的处理。如果这样的制度能够制定并执行,将对患者、医院、社区卫生机构是个良好的循环。同时,也能充分合理利用社会资源。

  改变观念

  百姓最实惠

  家住南昌市小金台的74岁的陈女士不久前就曾与社区卫生医疗机构有了一次亲密接触。2005年12月26日傍晚,她突感左胸疼痛,吃了一片硝酸甘油后得到了缓解。次日上午,儿子陪她去了南昌市小金台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医生测量了她的血压,并给她做了心电图后,经过对比陈女士的健康档案,社区医生发现此次检查结果与以往不同。而社区卫生站没有条件作进一步检查,社区医生立即与南昌市第一医院取得联系,帮助陈女士预约好住院手续,陈女士当天上午就住进了南昌市第一医院,4天后陈女士便康复出院。

  然而,社区医疗服务的推广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司长杨青就坦言,就目前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水平来看,推广还是一个难题,难在观念的转变。南昌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负责人表示,很多市民认为,看病就要到大医院,就要找知名专家,在观念上陷入了误区。

  记者采访了不少居民,很多人担心,社区医院在设备、药物配备等方面都不如大医院,在社区看病,如何保证不耽误病情呢?其实,居民到社区进行首诊,一般都是常见病、多发病,就是我们常说的小病,治疗方法大医院和小医院差不多,这样在社区看病比较便捷。还有就是当病人觉得身体不舒服,往往是在大病的初期,社区医生有一个重要的职能,就是对大病早发现。

  提高“全科医生”

  素质决定医疗

  现在社区都有了一个特定的岗位“全科医生”,但这些“全科医生”并不是要求他们什么病都能看,关键是要做到小病能处理,大病能鉴别,提出往大医院的转诊意见。因此,政府以及社区医疗机构重视提高社区医生的疾病诊断、大病发现和健康管理能力,才能让居民感受到到社区医院首诊方便、安全、便宜。

  因此,培养更多合格的″全科医生″充实到各级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中,就成了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关键所在。据卫生部透露,按照需求计算,我国需要10万名高素质的“全科医生”来充实基层卫生站点,但是现在真正符合要求、按照规范化培训的只有几千人。严重的投入不足和长期的停滞,让很多社区卫生服务根本满足不了居民的需求。

  据记者了解,现在工作在南昌各个社区医疗结构的全科医生,在机构上存在一定矛盾:首先职业化程度不高,全省从2003年开始进行全科医生的相关培训,但培训的数量还远远不够;其次,目前很多退休人员加入到这个行业,虽然有能力,但面对巨大的工作量还是有些力不从心,而年轻医生则矛盾更大,不仅要考虑目前还没有全科医学职称评定体系,现有的晋升体系对他们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更重要的就是,社区是″登峰造极″的劳累,可是挣钱不多。

  从种种现实情况看,全科医生的数量、素质的问题,已经对社区卫生医疗机构产生了很大的阻碍。

  共同努力

  政府社会同携手

  对于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在发展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南昌市卫生局医政妇幼保健处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后,他们将进一步强化领导,加强部门协调,落实并完善配套政策,争取政府的物力、财力支持,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功能,提升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加大社区卫生监管,依法规范服务,进一步推动社区卫生服务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明年将着力加强双向转诊的进步试点探索,推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定点大医院的化验、检验报告“一单通”,全力构建市民就医″绿色通道″。

  在不久的未来,“在社区瞧病”也许会成为你我生活中的常事。作为城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一个新型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正向我国亿万城市居民走来。这一体系必将为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