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要把关爱送给民工子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7日06:00 光明网
马文刚

  “六一”儿童节这天,在吉林省长春市打工的100多名农民工的子女,分乘两辆豪华大客车,高高兴兴地参加由长春市总工会组织的“百名农民工子女游净月”活动。(《工人日报》6月5日)

  长期以来,民工子弟如同他们的老子一样,属社会边缘人。如民工子女上学难一直是社会的突出问题,尽管国家和一些地方政府采取了措施,降低了贫困家庭及外来工子女上

学的门槛,然而因各种因素的制约,仍有许多孩子不得不在学校的大门外“游离”。比如早在03年国务院办公厅就转发了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和0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时至今日,这两把理应是从政策上解决农民工子女求学难题的“尚方宝剑”,却未能在基层产生多少威力。这其中既有地方土政策与中央相悖而导致民工子女无学可上或有学上不了的原因,如陕西省相关部门曾规定,去年秋季民工子女上学虽然免借读费,但由于要办齐原学校转学证明、在务工单位有6个月以上务工合同等“五证”,而能办齐“五证”的寥寥无几,使这项免借读费政策对民工来说只能是“镜中花”。此外,读无用论、义务教育法执行不力等因素也导致了民工不愿、也敢于不送孩子接受义务教育。对于民工子女的教育都面临这么多问题,对于他们的关心,尤其是让他们得到免费的旅游,那就更是几乎不可能的了。

  经济学家纳克斯有一个关于发展中国家发展的“贫困的恶性循环理论”,通俗表述是,“一国之所以穷,是因为它穷”。随着民工渐渐融入城市生活,他们的孩子如果无法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权利,或者如果健康的身体,那么,他们长大成人后,就很难融入到主流社会当中,成为新一代文盲,形成“恶性循环”。而如果真正解决了民工子女的入学、身体健康等问题,不仅仅是为民工排忧解难,使他们的家庭不再陷入“教育的恶性循环”,对提高未来城市人口的素质也是不无裨益的。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记得前年的教师节,温总理看望一所民工子弟学校的师生时,把这句满含感情的话写到黑板上,与民工孩子一起朗颂,这一情景感动和温暖了多少民工的心。吉林省长春市让民工子女享受到免费的旅游,就是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对民工子女的真情关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