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如何破解中国基金业投资风格趋同局面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7日06:13 大洋网-广州日报

  

如何破解中国基金业投资风格趋同局面
巴曙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经济观察

  虽然中国基金行业只用了八年时间就已经走过了海外基金产业、基金行业近百年的道路,但是,超常规的飞速发展并不意味着成功,能够实现可持续、健康的增长才是基金产

业的最终目标。

  目前,中国基金业投资存在的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首先,基金同质化、“风格漂移”问题引人关注,现象严重。其次,基金经理的发挥作用机制存在不足;投研部门存在一定分割,合作机制不强。再次,人才匮乏,基金经理受短期投资业绩考核影响更换频繁。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这些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中国基金投资风格将逐步明晰和稳定形成。

  从长远来看,基金风格的形成需要投资者的成熟和市场的完善。只有当投资者能够理性地根据自身的风险-收益偏好对不同风格的基金进行选择,而不是单纯考察绝对收益能力,市场中的价格能够真正反映实际的基本面信息时,才能够从根源上消除基金风格漂移的经济激励。在短期时间内,有效破解基金业投资风格趋同局面的唯一手段,应该是严格对基金投资行为的管理。

  从外部约束来看,目前,证监会已经出台了《证券投资基金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7号<托管协议的内容与格式>》,把监督基金投资行为的责任赋予基金托管人。这一设计从功能上能够切实发挥对基金投资行为的监督,约束基金投资“风格漂移”的作用。

  在基金公司内部,还需要加强对基金投资决策团队约束,要求他们严格按照基金契约规定的风格进行投资。这一点,合资基金公司应该优于中资基金公司,因为外方股东都是有着丰富阅历的国际资产管理行业的“大腕”,他们更加了解稳定的投资风格对于公司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套严格的投资管理体系,在合资公司之中他们也十分重视引入成熟的投资管理体系。外资股东的存在有助于合资基金更早的确立投资风格。

  资本市场走向成熟的过程就是个人投资者逐步让位于机构投资者的过程。从2003年开始,我国市场投资者的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机构投资者所占的比重在增加,而且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目前国内机构投资者包括基金、QFII、社保基金、企业年金和保险资金等,其规模合计近6000亿元,占股票市场流通市值的一半以上。除此之外,股权分置改革将使原来的几千家非流通股股东在二级市场解禁,有实力的机构投资者数量大增,并更加显现其在市场内的中坚力量。投资者结构的明显改变将导致市场投资向长线、价值投资为主的方向转变,市场博弈也由机构投资者或庄家与散户之间的博弈转变为与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博弈。

  由于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存在,各投资主体对风险和收益的不同偏好将会对市场的走向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以企业年金、社保基金、保险基金为代表的不受市场短期评价约束的机构投资者的出现,有助于长期稳健的价值投资理念的执行,将会增强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中的话语权,对股票市场的短期波动形成有效抑制,有助于基金在相对稳定的市场环境下,形成自己的投资风格。

  虽然目前我国基金投资管理模式仍然是以投资决策委员会领导下的基金经理负责制为主流,但是随着开放式基金的快速发展,为了加强新基金的营销,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基金管理公司强化了对旗下基金经理的宣传力度,将明星基金经理推到前台,基金经理成为了基金公司的品牌,是旗下基金的一项重要的优势资源,这一趋势与国际上单基金经理制度占优的局面相吻合。可以预见,未来随着资本市场创新逐步加深、投资风格不断丰富以及基金经理人队伍和基金投资人群体日益成熟,基金经理制将会得到相对更快的发展,并形成多元化投资管理模式的格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