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12.888秒三峡围堰惊天一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7日08:08 兰州晨报

  “虚惊一场”后成功爆破三峡工程进入大坝挡水发电期

  6日16时,堪称“天下第一爆”的三峡大坝坝前最后一段挡水围堰在短短12秒多时间内爆破拆除,刚建成17天的大坝开始全线挡水。这标志着三峡工程从“围堰挡水发电期”进入“大坝挡水发电期”,进入新的建设和运用阶段。

  按钮启动后30秒没动静

  6月6日下午3时59分50秒在三峡工程三期RCC围堰爆破指挥部,葛洲坝集团公司总经理杨继学宣布:“现在开始爆破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启爆!”

  现场指挥邢德勇、三峡总公司建设部主任张曙光,同时启动了爆破作业按钮。所有的人在这一时刻,全部摒住了呼吸。但是爆破给所有人开了个让人异常紧张的玩笑:“起爆”的话音落地,RCC围堰上没有任何动静。

  1秒,2秒,3秒……在记者所在的隔流堤上,包括中外嘉宾、三峡工程建设者、大批媒体记者在内的很多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还将发生什么事。

  空气,在这一刻似乎凝固了。“怎么回事?没有反应?”时间在流逝,人们开始紧张地相互询问,议论。

  突然,围堰上一团浑浊的物体冲天而起。“炸了!”凝固的空气瞬间融化。从按下爆破作业按钮到真正起爆,这当中近30秒钟的时间,让人们觉得特别漫长。

  涌浪拍岸激起10米浪头

  “很壮观!”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监理部监理工程师陈志平有点激动。除了爆破本身外,涌浪到达距离爆破点约1000米的隔流堤时拍岸激起10米多高的浪头,也让这位三峡工程建设者连称“少见”。

  爆破的那12.888秒,先是率先爆破粉碎的左连接段处冲起一团黑色的物体,有爆炸粉碎物,也夹杂着腾起的江水。与此同时爆破倾倒的堰块,如“多米诺骨牌”一般,依次倒向上游,激起巨大的浪花。

  结尾的“压轴演出”,则由实施爆破粉碎的右连接段来演绎:又是一团黑色的物体冲天而起,爆炸碎物夹杂着江水,如长虹贯日。

  距爆破点只有约100米的大坝坝体,承受着涌浪的冲击:涌浪击打坝体,倒流回来竟漫上了高出水面好几米的纵向围堰。

  据《重庆晨报》

  爆破不会诱发大的地质灾害

  据新华网三峡工地6月6日电“三峡工程围堰爆破和今后三峡水库蓄水后,不会诱发大的地质灾害。”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即使诱发地震,也不会影响三峡大坝的安全。”

  经过科学考察与论证,专家对此已形成相对一致的看法:其一,三峡大坝坝址在一个完整的花岗岩岩体上,是相对稳定的地块,本身没有断裂和破坏;其次,库区最近的地震断裂处离坝址有39公里,地震点发生地震并传到坝址来,实际发生的基本裂度,即破坏程度不会超过6度,而工程设计是按照抗7度设防的;其三,自古以来,河库造成的诱发性地震,不会超过这一地区过去发生地震的最大值,而三峡地区历史上最大的地震强度是5度。

  未倒围堰不影响挡水

  据新华社三峡工地6月6日电6日16时,三峡三期围堰开始爆破,除编号为15号的堰段未倾倒,其余堰段均按设计要求被整体炸入江中,大坝全线挡水。

  据负责此次爆破方案设计的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陈敦科说,这一堰块未倾倒,在临爆破时就有所预料。

  他介绍说,在爆破前一个小时,施工人员在检测数码雷管网络时发现,有40多发雷管没有入网,无法激活引爆炸药。经现场技术人员分析,预计有一个堰块不会倾倒。指挥部考虑到这不会影响大坝全线挡水,因而按预定计划准时实施爆破。

  三峡三期围堰爆破“关键词”

  深水爆破:三期围堰堰体大部分处于水下,所有起爆均在水下进行,炸药需在水中浸泡7天而主要性能不发生改变。拆除工程主要的3个爆破药室均位于深度超过35米的水下,且装药完成后,并不是立即引爆,必须考虑深水对火工材料爆炸性能与传爆性能的影响。

  乳化炸药:此次爆炸所用炸药分为两种,其中有葛洲坝集团自己研制并生产的高威力乳化炸药,另一种是国内生产的卷装炸药。乳化炸药不含有毒成分,并且爆炸后不产生固体物质,全部燃烧,是真正的环保炸药,这种炸药现装现制,即使旁边有明火也不易引爆,爆破不是用雷管直接引爆炸药,而是先用雷管引爆起爆弹,再通过起爆弹引爆炸药。

  数码雷管:此次爆破所采用的雷管也是目前最先进的,全部是从德国澳瑞凯公司进口的数码雷管。数码雷管里装有微型电脑芯片,能设定各自不同的爆破响应时间,而且每发雷管都有身份采集,哪一发有问题一目了然。2500多发雷管就像密密麻麻的神经纤维一样,最后汇集到一个控制器上,由操作人员按钮引爆。

  据新华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