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市场牵引:农民兄弟走进文化殿堂--安顺市“两人”文化现象启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7日08:09 贵州日报

  一种延续600多年的文化现象,前些年还只是安顺“屯堡人”坚守的精神底蕴;一种格凸人攀岩走壁的技巧,往昔只不过是他们生存的本能。如今,安顺“屯堡人”和格凸“蜘蛛人”,这些地地道道的农民却步入了文化殿堂,到香港、北京等地展示他们的绝技,到摄影棚去当演员或就地表演——

  这就是安顺的“两人”文化。这些农民在创建精神生活的同时还为自己创造出丰富

的物质生活。到去年底,开发仅3年时间的安顺“两人”文化游综合收入已达1亿多元。

  自身的价值

  应该说,安顺“两人”文化之所以能够迅速走向市场,首先是其自身价值的作用。

  安顺屯堡源于明初朱元璋“调北征南”事件。在漫长的岁月中,征南大军及家口带来文化与当地文化相融合,经过600多年的传承、发展和演变,形成独具特色的“屯堡文化”。屯堡人的语言经过数百年变迁未被周围的语言同化;屯堡妇女的装束沿袭了明清江南汉族服饰的特征;屯堡食品具有易于长久储存和收藏,便于长期征战给养的特征;屯堡人的宗教信仰与中国汉民族的多神信仰一脉相承;屯堡人的花灯曲调还带有江南小曲的韵味;屯堡人的地戏原始粗犷,对战争的反映栩栩如生,被誉为“戏剧活化石”;屯堡人以石木为主营造的既高雅美观又具独特防御性的民居建筑构成安顺所特有的地方民居风格……

  格凸“蜘蛛人”则是对格凸河风景名胜区内徒手攀岩走壁的罗发科、黄小宝等人身怀绝技的称赞。据介绍,在古时格凸河周边,当地先民们将死者葬于悬崖绝壁上的山洞中,于是格凸人练成这种攀岩走壁绝技。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当地人攀岩到燕子洞掏燕子粪便作农肥,所以练就一身好本领。如今身怀7代家传绝技的罗发科等人,在燕子洞高达100余米的洞内两壁,面对洞下30多米的深潭,他们在上面如履平地,甚至徒手从一侧陡壁经洞顶翻越至另一侧陡壁下来。这种不需要任何保险设施设备的技能,令国内外专业攀岩专家叫绝。

  市场的牵引

  “屯堡人”过去自娱自乐,“蜘蛛人”以前甚至羞于见人。如今他们的市场经济意识大增,应该说与市场牵引密切相关。

  据了解,随着安顺“两人”文化知名度的提升,仅平坝天龙屯堡文化旅游开发3年就接待游客近1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逾3500万元,天龙村新增旅游餐馆、旅社23家,从事地戏脸谱、屯堡服饰加工出售15家,全村年均销售屯堡文化产品产值400多万元,农民仅屯堡文化相关收入每年人均增加近1000元。

  刘官傩面具在省内外更是十分俏销。该乡利用傩文化丰富及邢江河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开发兴帮观光农业区、拖木苗族风情园、水屯傩文化园、黄腊风情园等。目前仅周关村从事面具雕刻的从业人员就有260多人,平均每人每年从事雕刻收入4000元左右。

  紫云格凸河“蜘蛛人”的表演,不仅表演者自己日均收入数百、上千元,这种艺术还带动当地群众综合旅游收入增加。据介绍:2002年前,格凸村大河苗寨这个自然村寨的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仅400来元,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2200多元,比安顺市平均水平高400多元。

  政府的扶持

  据了解,为充分展示丰富的屯堡文化资源和濒临失传的格凸“蜘蛛人”文化表演艺术,安顺市着力打造“两人”文化品牌,在挖掘、开发、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两人”文化游。近3年来,全市投资屯堡文化旅游业数千万元,市政府委托省旅游文化传播中心编制了《安顺屯堡文化旅游区发展规划》,《天龙屯堡文化街区保护与整治方案》等,仅天龙屯堡文化旅游区就完成了投资1100多万元。

  去年,安顺市还组织到南京、贵阳等地推介屯堡旅游文化。成功举办了黄果树瀑布节屯堡文化活动周暨屯堡文化研讨会,在屯堡村落九溪村、本寨村、云山村等云峰屯堡文化风景名胜区,宁谷天落湾景区,天龙屯堡文化风景名胜区等地举行丰富多彩的大型屯堡文化活动。天龙屯堡文化风景名胜区的实景组诗《大地诗章》以音乐和长诗为背景,以200名屯堡人做演员,原生态地展现屯堡人迁徙的整个历史。

  在发掘格凸“蜘蛛人”文化方面,紫云自治县在2003年成立了格凸河风景区管理处,利用扶贫、农业、水利、畜牧、林业等方面力量,对进入景区的8公里公路进行了建设,从步行小道改造成乡村路,再到2004年建成柏油路;并修建了码头,购买了船只,修建了旅游便道、表演场等,对格凸村小河流域进行了生态综合治理。如今,紫云格凸河徒步、攀岩、登山、盲谷探险游已成品牌。

  作者:陈俊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