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名牙医洪范宇鲜为后人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7日08:34 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金陵晚报报道】 “南京名人档案”栏目自推出以来,一些当年名噪一时,却不为现代年轻人所知的名字又再次被提起。就比如记者昨天去了解的洪范宇先生,作为一代牙病名医、新中国南京牙科的奠基人,他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南京城几乎无人不晓,是位地地道道的南京名人。

  市口腔医院的创始人

  洪范宇先生1979年已经去世。他从23岁开始做牙医,医术超群,享誉南京城。而他一生最了不起的贡献,则是创办了南京市口腔医院。

  省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洪丽华是洪范宇的女儿,她如今也是一名公认的好牙医。也许正是从事同样的行业,比旁人更能体会其中的酸甜苦辣,因此说起父亲的一生,洪丽华言语间充满了敬佩。

  洪范宇1908年生于北门桥的一户贫寒人家,20岁拜当时的牙科医师章拯亚为师,学习口腔专业3年;1931年,23岁的洪范宇在当时的市卫生局任职牙科大夫,3年后,取得了社会上公开合法的职位,开始筹办私人牙科诊所;1934年春,在珠江路吉兆营首次向市民挂起“洪范宇牙科诊所”的牌子。

  1949年4月南京解放,当时,全市共有15家有正式牙科医师的诊所、100多名镶牙技工……为维护公益,洪范宇以自己的影响力参与组建南京市医师公会,并被推选为副主任。

  1952年9月,在当时的市卫生局局长盛立的支持下,洪范宇在长江路口组建成立“南京市牙症防治所”。

  4年后,他又受命负责筹备在鼓楼兴建“南京市口腔病防治院”(现市口腔医院)。这次从参与设计到施工、监理,甚至包括选购和运输各种建材物资,都由洪范宇本人亲自定夺,前后用近3年时间建成规模空前、国内远近闻名的大型口腔病防治院,1958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诊。

  “南京市口腔病防治院”一成立,洪丽华就随父亲到里面工作。当时,牙科医生、技师奇缺,整个医院连挂号、收费的算在里面不过20多人,且其中洪范宇的弟弟、儿子、媳妇、女儿、女婿、学生等就有10来人。

  不仅如此,洪范宇负债从上海采购回来的整套牙科设备都给了医院。洪丽华还记得,这么大的医院,搬家的时候只舍得花3块钱请三轮车运走一些玻璃制品,其余都是自己动手,创业初期的艰苦可见一斑。

  “一号门诊”为高官看病

  解放初期,“洪范宇牙科诊所”被人民政府曾定为徐州、汤山等部队的特约牙科门诊部,为部队连以上干部定点治疗牙病,曾多次为江渭清、惠浴宇、刘顺元、陈光、彭冲、徐步、何冰皓等各级领导治过牙病、镶过牙。

  新院建成后的10多年间,洪范宇还经常坐班“一号门诊”,为省、市领导和部队首长提供专家门诊服务。

  上世纪40年代,洪范宇在中山路312号有个诊所。有一次,已经身陷牢狱的大汉奸周佛海牙痛,便请洪医生到老虎桥监狱给他看牙。洪范宇虽说不情愿,但是又不便拒绝,只得从命。洪范宇医生手到病除,周佛海还专门写了《感怀并谢牙医洪范宇》的诗,赞美他的技术。

  这若是个普通病人,还真是医生的荣耀,可是,就因为这段经历,“文革”期间洪范宇受尽了折磨,使他有苦说不出、有口难辩。

  在一次斗争交待会上,洪范宇终于鼓起勇气说:“许世友的牙也是我给他矫形装上的!”使那些别有用心发难他的人哑口无言。

  60年前补的牙至今不掉

  洪范宇医生技术好,却不单单为当官的服务,他关心更多的还是普通老百姓。

  1942年,洪范宇就为让更多的百姓方便治牙病,在中华商场(中华路99号)增设分部,挂牌为“平民牙科诊所”。为了方便市民能在夜晚就诊看病,1949年底,他又在下关热河路专门开设了牙科夜诊所,每天17时至20时,由“洪范宇牙科诊所”派员前往诊治。

  洪丽华回忆父亲,称他对待众生平等,有的患者没有钱看病,他就不收,照样精心治疗。

  2002年,洪丽华作为电台一档节目的听友,被邀请到直播间做节目,结果回来后不久,就接到一封由电台转来的陌生来信。写信的人叫龚英霞,信里面说,自己1944年还上小学的时候,到白下路附近的“洪范宇医师诊所”看门诊,洪医生对病人甚是细心,为了判断能否继续扩大牙齿上的钻孔,他每次都会亲自闻一闻从患者口中取出的棉球。自己差不多60年前在洪医生手上补的牙齿到现在仍在口中。

  牙医世家无继承人

  洪范宇先生牙医技术可谓薪火相传。他的长子洪亚华、女儿洪丽华都是治牙病的副主任医师,外孙女窦真在省口腔医院,看牙也是声名在外。

  只不过,洪范宇先生的第四代没有再学习牙医的了。洪丽华的孙辈在乐器方面都显现出过人的天赋,洪丽华对记者说:“学习艺术也是好事,看牙本来就是一门艺术。”

  一个城市的历史以及发展进程,在名人的个人经历里,会折射出鲜明而强烈的缩影。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是在政界、军界、工商界、科学文化界、教育卫生体育界等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官员、对社会发展进步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社会活动家及其他重要人物。无论是南京籍,还是曾在南京境内长期活动过的异乡人,请与我们联系。

  本报与南京市档案馆联办的“名人档案”征集热线:84686500、84686527,电子邮箱:jlwbdt@yahoo.com.cn。(编辑暴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