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三所一庭”联动机制现京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7日09:05 法制日报

  本报北京6月6日讯 记者李松 于呐洋 见习记者黄洁 司法所、派出所、律师事务所、法院民事审判庭,这种“三所一庭”的联动调解工作机制,今天上午在北京市东城区正式启动。

  据悉,当前的民事纠纷在内容、形式、主体上都与过去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型矛盾纠纷涉及较为复杂的法律关系和不同群体的利益,对调解员的综合调解能力提出了极大的挑

战。实施“三所一庭”的联动调解机制是为了增强调解疑难复杂纠纷的能力。

  北京市东城区司法局局长杜鹃介绍,仅今年1至5月,全区各级调解组织共调解832件案件,其中民事纠纷占70%左右;而东城区法院今年1至5月共结案1720件,其中通过调解结案376件,调解撤诉419件,占70%左右。

  去年2月东城区在10个派出所设立“联合调解室”,每个派出所有2名专职调解员;去年7月,东城区成立物业管理调解委员会,有律师兼职负责调解;今天实施“三所一庭”联动调解工作机制,此三种人民调解的工作方式创新了北京市人民调解的固有方式。据统计,东城区现有1200名调解员,其中80%都是兼职,平均年龄50岁,大多是高中或高中以下学历。“人民调解不仅需要经验,还需要法律知识,而目前的调解队伍难以应对矛盾凸显的情况。”杜鹃说,“三所一庭”联动调解工作机制,为人民调解提供了一个平台,人民调解员可以与法官、司法助理员加强沟通,提高自身能力。

  联动调解就是在人民调解、治安行政联合调解的基础上,每个联合调解接待室分别与一个律师事务所和区法院民事审判庭的一个合议庭合作,当联合调解接待室遇到难以自行调解的重大复杂的民事纠纷时,由律师事务所派出律师共同调解,合议庭派出法官指导调解工作。

  “在处理民事纠纷案件时,法院本来应当是最后一道关口,而现在往往却是第一道关口,很多人在遇到民事纠纷时首先想到上法院,其实有些纠纷是可以通过社会力量来化解的。”东城区人民法院副院长肖燕认为,当前呈现“诉讼爆炸”现象,特别是一些涉诉信访问题大量出现,相比之下,调解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这种“三所一庭”的联动调解机制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