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南越宫署遗址“羞涩”待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7日09:15 南方新闻网

  南越宫署遗址“羞涩”待观

  本月10日对公众开放,观众只能走木桥通道,不能进入考古工地,随便触摸文物

  本报讯(记者许黎娜)昨日下午3时,北京路闹市区,熙来攘往,车水马龙。推开中山四路316号的两扇大红铁门,几个工人正在进行南越国宫署遗址陈列室的装修施工。这个陈

列室将赶在6月10日前迎接市民参观。

  300市民预约参观

  上月底,南越国宫署遗址从本周六起接待公众参观的消息传出,300多位市民就迫不及待地打进预约电话。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观众是团体预约。

  在中山四路开服装店的陈小姐和南越国宫署遗址做了近十年“邻居”。再过三天,她花上十元,就可以上这街坊家去逛逛瞧瞧。

  说起这次参观,陈小姐很兴奋。

  她知道这里有个考古大项目,但这“邻居”常年大门紧闭,屋檐遮得严严实实,站在高楼顶上都望不到。陈小姐说她只能趁着里头的人进出时,偶尔偷溜进去看一眼,“不知道都挖到了什么宝贝?”

  陈小姐的好奇代表了许多广州市民的心态:两千多年前,南越王住的地方长啥样?

  遗址像个大工地

  三天后,南越国宫署遗址将揭开神秘面纱,观众们将在这里看到:3000多平方米的曲流石渠以及此范围内的历代遗迹、出土“岭南第一简”的南越渗水井、南越宫殿和廊道以及南汉宫殿遗迹等。

  据悉,开放直接参观的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看到的达10000多平方米。可以说整个遗址的精华部分基本上都在展示、观看范围之列。

  不过,宫署遗址博物馆筹建办的工作人员却有些担心:普通观众实地参观之后,会不会留下失望?因为这个占地面积上万平方米的大遗址,放眼望去,就像一个建筑大工地,到处都是土堆、石块,根本看不出宫殿、园林的模样。

  为此,筹建办临时搭建了一个约100平方米的陈列室,借助图片、模型等材料,让观众们在亲临现场前,先对宫署遗址的历史背景和整体情况有一些基本了解。

  边考古边展示的方式少见

  在遗址现场,一条蜿蜒数百米长的木桥已经修好,这是专供观众移步参观的通道。筹建办有关负责人提醒观众,参观时,只能沿着这条通道参观,不能直接进入考古工地,也不能随便触摸文物。

  不过,观众们还可以在遗址现场看到,考古工作者如何进行挖掘、测绘、清理砖瓦碎片等考古工作的一系列流程。

  据悉,在博物馆尚未建成前,这样边考古、边展示的方式,在国内考古界相当少见。考古工作者希望,借助此次开放,除了能满足市民的好奇心,还能听取市民意见,为下一步建设博物馆和考古工作提供参考。

  ■相关新闻

  历朝文物多取舍成难题

  南越宫署遗址要建成世界一流遗址博物馆面临三大难题

  本报讯(记者许黎娜)在边挖掘、边展示的同时,南越国宫署遗址博物馆的规划也正在进行中。据文物部门介绍,这里将建设成世界一流博物馆。

  南越国宫署遗址目前所知的范围就有40万平方米。建造这样大规模的遗址博物馆,面临着三大难题。

  优先保护哪一朝文化层?

  据专家介绍,首先,南越国宫署占地面积巨大,从现地表往下5-6米,层层叠压着由民国至清、明、元、宋、五代、唐、隋、六朝、西汉、南越国、秦等各朝代的遗迹与遗物,各文化层之间的关系相当复杂。哪一朝代的文化层的遗迹该优先保护?这就面临着取舍难题。

  观众不懂如何重点复原?

  其次,南越宫署遗迹早期遗迹被晚期地层和遗迹扰乱严重,大多数遗迹都保存不完整,出土的完整器物不多,这对普通观众来说,难以理解其中的历史文化价值。如何有重点地复原展示,为观众营造一种历史氛围?专家们希望通过此次开放,收集观众们的意见。

  多雨温热如何防腐除湿?

  另外,广州多雨温热的气候,对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古代遗迹遗物,是相当大的“天敌”。在遗址中,已发现有不少土堆、石块中长出青苔、小草。该如何防腐除湿?这也是亟待研究解决的技术难题。

  图:

  工人正加紧施工。南越国宫署遗址将于本月10日向市民开放。

  本报记者许冰实习生程永强摄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