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外资大鳄逆势大幅增资房地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7日09:15 新华网

  否认大举进入的同时又称系长线投资

  外资大鳄逆势大幅增资房地产

  花旗计划未来3年将对内地和港澳台地区房地产市场投资额提高9倍以上,其他著名投行也有类似计划

  本报记者 程慧 邓旭发自上海

  在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措施越来越密集和严厉之际,6月6日,花旗集团旗下的房地产公司透露,该公司计划未来3年内将其对内地和港澳台地区房地产市场的投资额提高9倍以上,最高可至8亿美元,中国东部将是投资重点。[]

  花旗集团房地产投资部首席投资策略师斯蒂芬·科尔在上海房地产会议期间表示:“2004年,花旗在内地和港澳台地区房地产市场投资额约为5000万美元。而到2009年这个数字将会增加9倍以上。这就意味着,我们将把花旗集团对中国的全球投资比重由现在的15%-20%增至25%。”

  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推动了市场对写字楼、住宅和商铺的需求。因此,花旗集团房地产投资部门表示,将购置写字楼、零售以及工业地产。此外,该部门还将在中国内地的二线城市投资住宅项目,因为那里的房价有更大的增长潜力。

  科尔表示,今后花旗将会把投资重点放在中国东部,以分享国外投资进入这一区域所带来的需求增长。

  而此时,花旗集团的竞争对手摩根士丹利、高盛和荷兰ING银行等投资机构已经开始寻求分享中国房地产投资市场。由于这些外资的大量涌入,一定程度上对中国内地特别是东部地区的楼价攀升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对此,有专家分析,这些外资金融机构很可能会在5年内把持有的房地产项目全部转手套现。

  然而,在日前召开的“2006行销商业地产高峰论坛”上,这些投资机构对大量外资涌入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现象纷纷予以否认,并称进驻中国房地产市场,不是预期人民币会升值的短期投资行为,而是看好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良好发展前景所采取的长线投资活动。

  但由知名物业投资顾问公司上海策源机构提供的数据表明,事实与这些投资机构的说法相去甚远:2004年12月,摩根士丹利以6000万美元购买了上海的酒店式公寓“锦麟天地”;去年的6月和9月,又分别以8.46亿港元和9000万美元购买了“上海广场”和“世界贸易大厦”;今年4月,再斥资7亿多元人民币签下陆家嘴中央公寓4幢楼……而最近在商业地产市场频出“大手笔”的还有高盛集团、花旗集团、麦格理银行旗下的第一中国房地产集团等。

  因此,有关专家建议,对外资进入内地楼市应有所管制,通过开征特别物业税制止外资在楼市的炒作行为。例如,可以开征房地产汇率调节税,即外籍人士出售房地产时,因人民币升值所获利润应全数缴税,除非另行购买价格更高的房地产。

  另外,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部门也已经开始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的外资流动,并将从“技术层面”对外资投资房地产加强监管和限制。

  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晓光表示,由于日前我国实行的“国六条”对于外资和本土开发商是一视同仁的,无论什么公司希望进入房地产行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都一样。因此,即使外管局试图从技术层面加强对外资的控制,也不会真正影响外资进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

  中国房地产及住宅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也表示,中国的楼市有挡不住的投资性需求。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与其限制外资进入,不如建立更全面的房地产金融体系,以缓解银行房贷压力、解决市场流动性资金过剩的问题。

  ===== 相关阅读 =====

  近期,市场上有消息称,为保证金融安全,稳定楼市,有关主管部门正在考虑对外资投资中国房地产市场设定限制,从而减少外资进出对市场的冲击。

  ·市场风传整肃将至

  ·外资已成强势力量

  ·外资静候政策明朗

  先是G华新(600801),再是四川双马(000935),现在是G海螺(600585),近半年内,国内的几大水泥生产企业的背后,全都出现了外资控股、参股的影子。放眼整体建材行业,皮尔金顿、圣戈班等外资玻璃企业更是早已经重兵控股、参股了相当数量的中国企业。

  新华网上海6月1日电(记者徐寿松、黄玫)记者在上海、广州等地采访时发现,今年以来境外资金从收购内地写字楼、商铺进一步扩张至高档住宅。种种迹象表明,外资大量进入内地楼市,对楼价攀升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沪京穗:加快收购高档住宅

  ·双套利:境外资金来者不善?

  ·过江龙:境外资金兴风作浪?

  来源:国际金融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