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珠江频道收视直追翡翠台 本土化策略成制胜法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7日09:44 南方日报

  最近,央视—索福瑞调查数据显示,广东电视珠江频道今年前5个月收视率又有大幅攀升,继续以覆盖、收视和创收三大优势稳居境内电视频道之冠。而在境内外所有频道中,珠江频道仅以0.7的微弱差距低于第一位的香港翡翠台。

  从2001年起,广东已有8个境外频道合法进入有线网。较之内地,广东本地的电视媒体更多地感受到了境外电视的压力。珠江频道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广东电视人的制胜法

宝是“本土化策略”。而珠江频道由于在节目打造及电视剧场编排上对“本土化”策略的成功运用,实现了收视份额的持续激增,在香港粤语电视的强势覆压下脱颖而出。

  招式一:新闻节目聚焦本土

  早在上世纪80年代,香港粤语电视(翡翠台和本港台)就通过各种方式进入了广东人的视野。由于其粤语文化的贴近性和较高的影视节目制作水平,再加上广东观众一贯追捧香港的文化和娱乐方式等原因,香港电视一度占据了广东收视市场的大半壁江山。

  但由于香港粤语电视无法兼顾到广东观众对新闻区域性与贴近性的需求,因而,新闻节目本土化便成为省内电视的首选之策。由此一批关注民生、体贴民情的民生新闻在广东电视业界蔚然勃兴。

  珠江频道晚间两大新闻栏目《630新闻》与《今日关注》在力求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反映南粤新闻大事的同时,强化对民生、民意和民情的关注,在新闻的本土化与互动服务性上下功夫。今年3月1日,《今日关注》又进行强势扩容,拓展为1个小时的民生新闻,以高容量的民生讯息贯穿晚间9点至10点时间段。收视数据表明,在《630新闻》和《今日关注》收视节节攀升的情况下,晚间的香港翡翠台《六点半新闻》及本港台《六点钟新闻》在广东的收视已萎缩近半。

  招式二:自制短剧聚集人气

  短剧《外来媳妇本地郎》(下简称《外》剧)自2000年11月推出后,历时近6年而活力未衰,播出过千集而收视犹盛,一直在周六、周日黄金时段高居我省境内外所有频道节目的收视榜首,创造了中国电视史上的惊人奇迹。在前不久举办的该剧播出千集研讨会上,不少专家认为是岭南沃土培育了《外》剧。幽默诙谐的喜剧效果、浓郁的岭南市井气息和韵味独具的粤语对白是《外》剧收视的“铁三角”。

  今年5月至8月,《外》剧停播休整,编剧将对其第四部进行全新设计,赋予剧情更丰富的内涵与更开阔的表演舞台。在《外》剧暂停播出期间,珠江频道推出了根据广东历史文化名人改编的古装幽默短剧《大话黄飞鸿II》,该剧主角“黄非庸”由《外》剧的康家四少徐若琪扮演,观众还可以在剧中看到“祝师奶”、黄颖、张莹等熟悉的面孔。《大话黄飞鸿II》延续了《外》剧搞笑的风格、通俗的品格和岭南市井气息,必将延续《外》剧多年聚集的人气。

  招式三:电视剧场照顾偏好

  在北方热播的《刘老根》、《马大帅》,在南方却遭到冷遇;在上海拔得收视头筹的《生死卧底》,到成都却不敌《布衣天子》——东西南北观众收视口味不同,造成了电视剧巨大的收视差异。因此,扣准南粤观众对电视剧的区域偏好,有的放矢进行选购与播出,是打造强势剧场的关键。

  广东观众爱看的电视剧大多具有粤语播出、故事性强、娱乐元素多、没有说教并偏向古装搞笑等特点。《珠江剧场》目前播出的一线大剧如《聊斋志异》、《八大豪侠》、《刁蛮公主》、《神雕侠侣》等都对准了观众口味,在我省收视平均维持在5点以上,其中有“中国版《蓝色生死恋》”之称的亲情剧《爱,在离别时》平均收视率与最高收视率都开创了近年来我省境内电视剧收视的新高。

  另外,针对广东观众爱看香港电视剧和电影的特点,珠江频道还在每晚10点档开辟了专播香港经典电视剧和电影的《王牌剧场》(周一至周五)与《王牌影院》(周六和周日)。一批轰动一时的港产影视剧如《精武门》、《义不容情》、《火玫瑰》、《京华春梦》等撑起了珠江频道又一高收视平台。

  本报记者蒲荔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