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等待戈多与叶公好龙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7日10:00 中国新闻网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有不少等待戈多的人,最后发现自己成为了叶公式的人物

  今年是《等待戈多》作者萨缪尔·贝克特诞辰一百周年。

  贝克特生于1906年,到今年诞辰整整100年,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但是,关于他出生的日子,却有一些不确定的说法。有人说,贝克特本来出生于5月13日,他的出生证上面标明的也是这个日期,但贝克特坚持说自己出生于4月13日,星期五,因为这一天是耶稣受难的日子。

  不管生日究竟是哪一天,从贝克特对自己生日的态度,可以看到他对自己人生的定位。

  人们很少提及,贝克特是一位出生在爱尔兰首府都柏林的犹太后裔。贝克特游历过欧洲,在巴黎曾经担任过著名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秘书。他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法国参加过反抗纳粹的地下抵抗运动。犹太人在欧洲的悲惨遭遇,强有力地注入了贝克特的生存记忆与人生体验之中。这就注定了贝克特对这个世界的感受方式,是一种受难者的感受方式。

  这种受难者感受的世界面目,贝克特通过《等待戈多》这部荒诞派剧作,进行了非常深邃的刻画与表达。这部两幕剧在巴黎首演之后,引起了巨大轰动,连续上演了400多场,随后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很高声誉,以至于《等待戈多》几乎成为荒诞剧的代名词。

  《等待戈多》剧情很简单,两个流浪汉——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在一棵光秃秃、黑沉沉的树下,讲着一些语无伦次的话,做着一些无聊的动作,苦苦等待戈多的到来。在两场戏临结束时,都有一个小孩子送来口信说,戈多今晚不来明晚准来。但是,直到剧终,神秘的戈多也没有露面。

  作为犹太后裔,贝克特在《等待戈多》中运用的戏剧元素,充满了浓厚的宗教色彩。那棵树让人想起圣经中的智慧树或生命树,流浪汉让人想起犹太人的流浪命运,那个被人用鞭子和绳子抽打与捆绑的幸运儿,让人想起自称上帝选民的犹太人,那个总在快终场时捎来口信的孩子,让人看到天使的影子;而让剧中人苦苦等待的戈多,隐隐让人觉得像是英语中上帝一词的谐音,是神,是救世主,是代表希望的任何东西。

  在犹太社会的传统中,救世主弥赛亚是一个永久的希望。但是,以奥斯维辛集中营标志出的犹太人在欧洲的悲惨命运,也许使贝克特对上帝和救世主的存在产生了深深的疑惑与诘问。贝克特以一种简约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这一生存体验与世界观。因此,从根本上说,《等待戈多》并不是一出荒诞戏剧。说它荒诞,不过因为它表现了现实世界的荒诞。

  尽管如此,剧作家也不敢彻底否定希望,因为,没有了希望,无法想像人类如何能够生存下去。因此,在《等待戈多》中,尽管心中充满了绝望,但剧中人仍在苦苦坚守与等待;虽然戈多没有来,但总有小孩来宣布,戈多明晚会来;在第一场中光秃秃的树,到了第二场,剧作家也让它长出了几片叶子。希望如此微弱,如同游丝一般,但毕竟是希望。

  上世纪80年代,《等待戈多》在中国也风行一时。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旧的理想破灭而又对未来怀有巨大期待的时期。当人们将戈多这一符号解读为乌托邦、理想与信仰这类含义之后,就从这部荒诞剧作中获得了相当大的共鸣与宣泄。

  贝克特在1989年去世。那是一个喧嚣的年份。人们没怎么注意这位剧作家去世的消息,更没有在意他在临终前有没有表示自己等到戈多,是否绝望而去。

  现在,不仅80年代,连90年也成为了过去。我们不妨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戈多终于到来,会出现怎样的情形呢?

  想起《叶公好龙》这则中国寓言。这则寓言在中国流传了两千多年,非常简明,几句话就说完,但同样充满了深刻的寓意。它很可能是等来戈多之后,最容易出现的局面之一。

  在这个寓言中,叶公喜欢龙,不只是口头上爱好,而且有着狂热的行动,在墙上画龙,柱子上雕龙,穿的用的上面都绣上龙,到处书写和祈祷着自己的欲望与理想。但是,谁都没有想到,当真龙来到面前,当理想变成现实之后,叶公不是欢呼雀跃,而是唯恐避之不及。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也许,因为很多时候并不清楚这个世界的真实面目,也不了解自己内心真正需要什么,因此,有不少等待戈多的人,最后发现自己成为了叶公式的人物。也许,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写照。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文/海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