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冯骥才:保护农村文化遗产迫在眉睫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7日10:13 新华网

  新华网天津6月7日电(记者周润健)近年来致力于民间文化保护的著名作家冯骥才呼吁,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上在农村,保护农村文化遗产迫在眉睫。冯骥才说,中国现有两千八百个县,一万九千个镇,数十万个乡村。广大农村至今保持着极其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根脉,以及各具特色的文化遗产。然而近年来,因过度开发、传承人断层、大量文物贩子涌入等原因,宝贵的农村文化资源正日渐萎缩。

  冯骥才说,在一些先富起来的地区,很多传统民居已经被不伦不类的“小洋楼”取代。很多开发商更是将一些古村落变成景点,在村落里涂红抹绿,编一些伪民间故事。由于没有相关的保护法规,古董贩子乃至外国人在农村尤其是古村落肆意廉价地搜寻宝贵的文化遗存。令人痛心的是民间文化的传人——老艺人、匠人、歌手、乐师、舞者、故事家、民俗传人相继去世,很多经典文化已经无人传承。例如在黔东南地区,曾有32个村落说苗语,可现在,每年都有1-2个村落的人已不会说苗语了。赫哲语、满语、塔塔尔语、畬语、达让语、阿侬语、仙岛语等,会使用的更是不超过千人。

  为了不让宝贵的农村文化遗产从我们的脚下失去,冯骥才认为,首先,要对农村文化的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将具有文化特色和遗存的村落,进行分类,针对性地制定切实的保护方案。

  其次,加快通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同时对列入名录的遗产实行严格有效的保护。对各地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科学、审美价值的古村落(村寨)要列为保护重点。

  冯骥才说,少数民族古村落文化保护是重中之重。在开发的过程中,会使少数民族文化大量瓦解和失散,故而一方面要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选择,一方面在重要的少数民族集居地,要建立乡村博物馆以保存历史记忆。冯骥才同时建议,对各民族杰出传承人要尽快普查、摸底与认定,要保证那些重要的“口授文化遗产”代代有传人。(完)

  相关新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