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关注未成年人]爸爸妈妈,请你们“放手”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7日10:30 大华网

  “今天考试考了几分?”、“今天作业完成了没有?”、“今天钢琴弹了吗?”、“今天书法练了吗?”……每天下班回家,很多父母第一句经常问孩子的话。“妈妈,我饿了,快煮饭啊!”、“爸爸,作业做好了,帮我检查 ”、“奶奶,校服不见了,快帮我找找!”……每天在家里,很多父母经常听到孩子对自己的迫切“呼唤”。

  认真读书学习、加强才艺训练,或许这是很多家长对孩子时常的要求,但对于从小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似乎成了父母遗忘的角落。如今,有些孩子由于受到家长的过分溺爱,自己份内的事情都由父母“包办代劳”,在家里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着“小皇帝”的生活。家长们,难道你们要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拐杖”吗?

  父母:孩子只要读好书就好“我性子比较急,看见女儿慢吞吞地穿衣、穿鞋,常常迫不及待地说‘算了,算了,妈妈给你穿好算了。’现在女儿上小学已有一段时间了,衣服,裤子还是我给她穿。”当会计的张女士有时怕麻烦,怕孩子事情办不好,自己也就帮她做了;“儿子每天回家还有很多作业要做,自己怎么忍心叫他再去扫地、叠被子。”儿子上初二的林先生心疼孩子,怕影响孩子的学习。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家长们往往不愿意孩子“受苦”、“受累”,怕孩子不小心磕着或碰着,所以对一些基本的生活行为、简单的家务劳动也不让孩子插手。孩子会自己洗手、洗脸、洗脚了,家长却给他们打好水帮他们洗;孩子上学了,尽管距离学校很近,家长每天还是背着书包接送;孩子写作业,家长要陪在旁边,最后帮他们检查作业、收拾书包……一切生活上的“琐事”,家长全权包揽,今天的父母对孩子过度照料的现象仍然相当普遍。

  孩子:自己事情要自己做

  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很多中小学生表示回到家里都很少做家务,因为父母没有叫他们做,自己也就懒得去做。一些小学生则反映说,有时自己想帮妈妈洗衣服,但妈妈总怕自己弄脏了或累着了,不让洗。当问及“自己的事情,是不是应该自己做?”时,几乎都得到一个肯定的回答。至今已经举办十一届的汕头市少年军校,培养孩子们摆脱对父母的依赖、独立照顾自己能力,颇受学生们的欢迎。一些曾经参加少年军校的学员留言:“这里没有零食,一日三餐要吃饱;没有洗衣机,只能靠自己的双手;没有父母的关怀爱护,只能自己保护和爱护自己。我相信自己一定能战胜困难,勇往直前。”“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我会抓住这磨炼自我的机会,考验我的能力,在风雨中成长,在风雨中开创新的天地。”“我在这里,我有如有了另一片天空,一片展现自我、学会技能的天空,任我翱翔的天空……”事实上,很多孩子都希望父母能适当“放手”,让自己有一个自立、独立的空间。

  专家:培养的“错位”和“越位”

  对于这一现象,专家认为:对于孩子来说,生活自理能力是迈出家庭保护的第一步,绝不能马虎。现在孩子生活自理能力通常比较差,原因可能在于父母没有为孩子提供学习的机会。在父母们“周到”服务、“严密”保护中,久而久之,孩子的自主行为大大减少,对成年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一句话,父母不可避免成为了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拐杖”。市青少年研究所副所长林振伟在接受记者采访中,用“错位”和“越位”来解释这一“症状”。他提出,一是培养理念上的一种错位。由于现在知识经济时代对知识型、技能型人才的客观需求,导致部分教育者,特别是家长过于侧重对孩子知识、才艺的培养,认为“孩子只要念好书就好,生活琐事自然有长辈代劳”,忽视了自理能力的培养。二是培养过程上的一种越位。除了父母的“包干代替”外,还有家政服务的补充,这些生活上的“越位”无形之中也减少了孩子学会自理的机会。“要适应社会,适应生活,自理能力尤为关键。”林振伟认为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培养应该“到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与增长才干没有矛盾,反而是相互促进的。他建议教育者要讲究方法,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有目的、有方法地培养其自理能力。另外,家庭、学校、社会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为青少年创造实践机会,让他们逐步强化自立意识,增强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全人格,提高素质。本报记者李岱娜

  (责任编辑:黄幼华、郑宇晖)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