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访焊接界大家――工程院院士林尚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7日12:02 生活报

  本报记者 王新春

  按林尚扬的话说:“你要采访的不应该是我,而是我的团队。”林老这样谦虚的态度让记者很受鼓舞。

  “我只是一名合格的工程师”

  “焊接是一门新的学科,目前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就是这句话,让林尚扬与焊接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钢的强度越来越高,冶金发展也越来越快,但焊接却跟不上了,“就像没有针线适合缝那么高强度的布。”林尚扬打着比方。国家当时下达了一个项目,林尚扬亲自做实验,下工厂加工焊丝,他自己开刨床、磨床,把视线对好后,调到一定程度,就跑到大柱子后面,听到“砰砰”声,再跑去调,再跑。有人说林尚扬不要命了,一旦出事故,铁板就会没有方向地飞溅。工夫不负有心人,结果研究出4种焊丝,现已列入国家标准。

  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林尚扬的科研转到了水下焊接。当时,渤海湾采油、水下修复、管线安装需要在水下进行焊接。搞焊接的人都知道,焊接最怕水,地面上有水都是把水烘干再焊,水下焊接的难度可想而知。林尚扬知难而上,“要做就做别人没做过的,那就是创新”。

  林尚扬回忆,前苏联当时报道称本国一次水下焊接失败了,说潜水员在水下一打弧没起来就上来了。他认为潜水员不是科研人员,于是要求课题组不论男女,都要下水去焊。林尚扬回忆说:“1976年的上海特别冷,每天在露天的游泳池做实验之前,都要先打开水上的薄冰,然后在手上擦凡士林,一下水,手就冻得没了知觉……最后还是成功了。”

  林尚扬在哈尔滨焊接研究所工作的45年里,先后创建了水下焊接、窄间隙埋弧焊、焊接机器人、激光焊接等4个实验室。然而林尚扬总是这样评价自己:“我只不过是一位合格的工程师,并不是科学家。”

  三次选择奉献科学

  林尚扬一生经历了三次大的选择,正是这三次选择,成为他今天为科学作出贡献的基础。

  第一次选择是在1948年秋,那年林尚扬初中毕业,林父希望他在香港上英国人办的学校,将来出国深造,但林尚扬选择了到广州就读于培正中学高中部。理由很单纯,他想在中国人办的学校念书。

  第二次选择是在1950年底,在强烈的爱国热情驱动下,林尚扬决定投笔从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军使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他,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第三次选择是在1956年秋,林尚扬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时,原本想学习机械制造,但听老师说“焊接是一门新的学科,目前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时,他就转报了焊接专业,从此与焊接结下了不解之缘。

  学术严谨生活朴素平易近人

  用“学术严谨、生活朴素、平易近人”这三个词来形容林尚扬的工作、生活和为人,是记者想到的最恰当的词语了。林尚扬治学严谨是出了名的。74岁的林老在修改硕士、博士论文和所里的技术报告时都要改到标点符号。一次,一个学生的论文竟被林老改了11遍。

  林尚扬有技术的前瞻性,因此他一生不停地转换研究方向。比如焊接机器人研究成熟了,他就放手给年轻人干,自己转到一个全新的领域去创新。

  生活中的林尚扬十分简朴,平易近人,私事从不用车,他的学生经常看到他和老伴挤公交车。

  (生活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