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支持罗秋林"向国有资产要份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7日14:59 海峡网-厦门晚报

  湖南省衡阳市律师罗秋林,日前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衡阳市国资委确认他对国有资产占有的份额,查处他反映的国有资产流失案件,并确认国资委拒不履行政务信息公开义务的行为违法。(昨日中国青年报)

  从过往的经验和现实的力量对比看,罗秋林成功的可能性很小。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可以肯定他的行为在客观上是有利于维护并增进整个社会福利的。因为国有资产就是全民

所有、人人有份。国有资产的流失,对所有的人都是一种损失(除了那些借机大发横财的腐败分子)。作为平民百姓,平时让我们痛彻骨髓的下岗失业、看不起病、上不起学等,都与此有莫大的关系。但让人不解的是,面对国有资产流失以及其他公共利益受损,公众通常以沉默对待。为什么会这样呢?习惯性的回答是“制度不健全”。但在我看来,这种答案实际上是为自己的沉默寻找借口。

  健全的制度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而只能在反复博弈中逐步出现并完善起来。不客气地说,只要大家一直沉默,那就永远也不可能有所谓“健全的制度”。公众在面对公共利益受到损害时的沉默现象,可以用“囚徒困境”(即谁出头谁吃亏,于是大家都不出头)的理论来解释。

  就拿罗秋林来说吧,他打这样的官司,要付出很大的交易成本,得罪了既得利益集团,可能受到报复。付出这么多,收益却是很不确定的:即便胜诉了,国资委也不可能将他“占有的份额”发还给他,那起“国有资产流失案件”查处的结果和他自身的利益更是毫无关系。他惟一可以期待的收益就是公众对他的行为的支持和认可。如果他认为这种收益足以弥补他所付出的“交易成本”,那么当他下次遇到公共利益受到损害时,仍然会挺身而出。出头的人不再吃亏,就会有更多的人效法他的榜样,这样,“囚徒困境”就被打破了。反之,如果公众抱着“搭便车”甚至看笑话的心态,对罗秋林冷眼以待,那么他可能会从此心灰意懒,不再有为公共利益出头的冲动。

  大家都来支持罗秋林,则意味着面对公共利益受损,公众的反应从“你沉默,我也沉默”演变成了“你反应,我也反应”,我们的社会无疑会因此变得更公平,更和谐。鲁迅先生说过:“要先使中国由无声变为有声,这样中国才有希望”。罗秋林们已经“发声”了,中国能不能从此“由无声变为有声”,就取决于你、我、他,取决于我们大家了!

  郭松民

  (来源:厦门晚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