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重点大学招生“嫌贫爱富”? 拷问高考公平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7日16:36 青岛新闻网

  新华网山东频道6月6日电(记者张晓晶)每年一次的高考又鸣锣开场了。今年恰逢我国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的第30次高考,共有950万人报考全国普通高校,创下了新的历史记录。在我国,高考通常被形象地比喻为一座"独木桥",而要跨过这座桥,除了考生自身努力之外,还有一些诸如地域差别等考生无能为力的因素在起作用,这显然有损高考的公平性。

  由于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的原因,我国重点大学多数在大城市,重点大学的招生名额严重向大城市和所在地倾斜,以总人口为基数来计算,北京有1500多万人口,今年北大(包括医学部)、清华下达给北京的招生计划共1020人;山东有9200多万人口,招生计划却只有190人。以此来计算,在北京,1.5万个人中就有1个人能上北大、清华,而在山东,48.4万个人中才有1个人能上北大、清华,机会相差32倍。在中西部地区,重点大学投放的录取指标就更少。

  不能否认,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在教育水平上确实存在差距,但是重点大学"嫌贫爱富",将招生指标向大城市、文化发达地区倾斜,小则造成人才培养地域化,大则造成更大的社会不公,导致经济文化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出现更严重的两极分化。对于高校来说,也不利于自身建设和文化的交流传播。

  应该说,重点大学招生指标的分配方式还带有明显的计划色彩。在当年,适当照顾大城市的优先发展,为大城市优先提供大批高素质人才,是一个比较现实的权宜之计,但是随着"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理念的确立,效率优先的原则将逐步转向公平优先,对高考招生制度进行改革尤为必要。

  但同时应该看到,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国家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和高校三方协调,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北大、清华等国家重点扶持的知名大学尤其有责任,带头缩小不同地区之间高考录取率的巨大差距,带头弥补我国城乡之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教育鸿沟。

  今年,中国政法大学本科分省招生计划首次按各省人口比例确定,被人称为解决高考招生地域不平衡问题的"破冰之举"。这所大学的负责人对此解释说,中国政法大学是中国的政法大学,不是北京市的政法大学,招生名额分配对全国各地理应一视同仁。同样的道理,北大、清华等重点大学是用全国纳税人的钱建设起来的,公平地为每一个地区的公民提供受教育的机会,是他们的义务和责任。在经历了30年的高考之后,怎样使高考制度更加公平、公正,是我们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面临的又一场考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