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侦察兵训练观摩手记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7日18:33 新华网 |
新华网广州6月7日电(记者 王洪山)初夏时节,记者慕名来到广州军区某部侦察骨干训练营,感受了侦察兵精彩的一天。 5时40分,记者被一阵铃声惊醒。不到两分钟,侦察兵列队完毕。 晨练在薄雾中展开。一位年轻教官告诉记者,20分钟内,侦察兵要连续打沙袋、俯 卧撑、仰卧起坐、引体向上、深蹲起立、收腹举腿、蛙跳、前倒、后倒、前扑各100次。嘭、嘭、嘭……在教官的督促下,侦察兵雨点般的重拳击打在沙袋上。不一会儿,记者发现一个士官的拳头渗出了鲜血,沙袋上留下了一个个带血的拳印。 “这样训练科学吗?”记者问正在指导训练的教官罗国旗。“不流几斤血,不出几桶汗,练不出合格的侦察兵!”这位在国际侦察兵大赛中技压群雄、为国争光的老侦察兵伸出了他的手,手掌上布满了铜钱般大小的老茧。他一捏拳头,上臂肌肉鼓胀得跟常人的小腿肚子一般,铆足力气一拳,把沙袋打飞半人高,支架也摇摇晃晃,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 “10个100”只是热身训练,5公里武装越野才是早晨的正式训练。6时整,天已大亮。负重20多公斤的侦察兵,全速奔跑在山间的小道上。突然一名战士痛苦地蹲了下来,双手抱住脚。疾行中,他不慎踩到了凸起的石块,把脚崴了。这时,队伍中冲出来4名侦察兵,迅速将他扶了起来,轮流背着他继续冲过终点。教官一掐表,整体成绩18分21秒。 太阳已经升起,记者看到,侦察兵黝黑的脸上汗水淋漓,气还没喘匀,一排大圆木又摆在他们面前。这是侦察兵必训的圆木操。4名侦察兵一组,大家一声吼,200多公斤重的圆木,从腰间举过了头顶…… 太阳越过山头,炽热的光线直扎人的肌肤。训练场上,蚂蚁窝、堑壕水坑、懒人梯、“毒气室”等十多个障碍,如同“魔域”。在这个训练课目中,侦察兵必须顶着机枪扫射和炮弹的爆炸,快速通过。教官吴春茂介绍说,这是一个检验侦察兵体力与意志、智慧与勇气的课目,所有内容都具有实战应用背景。 蚂蚁窝颈口狭小,深逾两米。一名侦察兵蜷身跳进洞中,迅速从背后抽出一把匕首,插入离洞顶不到半米处的洞壁上,然后用手臂的力量把身体拉出洞底,最后两手协力撑住墙壁脱离洞穴。“别小看这个内容,难度不小。”教官田伟说,“一般人掉进这样的洞里,有力也用不上。”记者留意到,洞的四壁早就被磨得垂直溜光,“残忍”的教官事先还在周边浇上了油。 当侦察兵通过一个注满污水的水沟时,两名教官手持冲锋枪,塞给每人一个装满黏土的弹药箱,大声呵斥着,命令他们跳进水沟。教官一下下地数数,侦察兵一次次把弹药箱没入水中,然后举起来。 从注水的堑壕中挣扎而出的侦察兵尚未喘息,“毒气室”又为他们打开了“地狱之门”。当精疲力竭的队员们冲进这间小房子后,教官马上从小窗口中扔进一个烟幕弹,房子瞬间被刺鼻的烟雾所笼罩,直喘粗气的队员只有憋足劲,屏住呼吸几分钟,房间的门才会打开。 魔鬼般的训练让记者惊讶:“这样训练太残酷了。”“在这儿练的就是‘一剑封喉’的本事。”刘祥占骄傲地说,他们都以能成为这样的侦察兵为荣。 中午稍事休息,侦察兵又出动了。 14时30分,记者乘坐侦察兵驾驶的新型突击装备飞向大海。为避开“敌”雷达,侦察兵们只有紧贴海面飞行。当我们从离海面数百米降到仅十几米的高度时,错觉产生了:海面朝我们迎面扑了过来,而我们则一个劲地往大海里钻,随时都有葬身大海的危险。记者只有痛苦地闭上眼睛,双手紧抓前面的保险杠。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飞行,我们避开了“敌”岸基雷达的搜索,躲过了防空火网,直插“敌”后,在一片长不到200米、宽不足10米的开阔地上强行着陆。 记者只觉得双脚重重一顿,着陆了,睁开双眼,发现自己倒在一片荆棘中。正想喘口粗气,却又得到紧急命令:快速穿越丛林,到达预定位置。 这是一片人迹罕至、虫豸丛生的森林。没有路,指挥员派人轮流手持砍刀在前面开路。侦察兵廖峰标在开路时,惊扰了灌木丛中一窝山马蜂。上千只马蜂将他全身包裹。他作了数个翻腾才摆脱黄蜂的追杀,身上被蜇了17个大包。卫生员对他作了简单的清洗敷药后,队伍继续疾行。为了防止被树林中蚂蟥、蚊子、毒蛇的叮咬,所有人都裹得严严实实。带队指挥员向记者介绍,类似这样的穿林训练,平时一周至少要进行两次。 两个多小时以后,记者终于随着侦察兵们走出了丛林。 夜色降临,携带高爆炸药的侦察兵顺利潜入“敌”阵。在阵阵急促的爆炸声中,“敌”目标顿时灰飞烟灭,冲天的火光染红了半边天空。(完) 更多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