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来信:还高考本来面目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7日18:35 新华网 |
新华网济南6月7日电 记者来信:还高考本来面目 新华社记者张晓晶 7日早上醒来,山东省实验中学的应届毕业生小冯看到爸爸妈妈既紧张又故作镇静的表情,心跳又不由得加快起来。尽管头一天晚上,她竭尽全力想平静下来不让自己想高考的 事,但周围的一切再一次提醒她:要上“战场”了。看到考点门外三五成群等候已久的记者,她悄悄地对记者说:“你们别再炒高考了,我们想安静一点。”是啊,从什么时候开始,高考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报纸在高考前半年就开辟专版,请名师为考生指点迷津;商家使劲吆喝着叫卖保健品,临近考试又开始热炒钟点房、“高考保姆”;高考前,有的媒体连考生坐的座位、教室光线等细节都一一报道;高考当天,公交车可以改线送考生进考场,出租车可以不要钱,考场附近实行交通管制等等。面对高考,整个社会好像如临大敌,这种种现象也许会让很多十几年前参加过高考的人纳闷:高考到底怎么了? 山东省实验中学的一位监考老师对记者说:“十年前,我送学生参加高考,有的学生居然先到早市上买了鱼食再来,一样能考上大学。那时候,没有这么大的‘助考团’,考生的心态反而平和,现在高考的气氛太浓了,考生的压力太大了。” 今年我国共有950万人参加高考,创下了新的历史记录。高考更受社会关注,社会各界纷纷给考生提供更多关爱,一方面说明了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一些变形的社会心态。 尽管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21%,步入大众化阶段,我国的教育体系也越来越立体化,技校、高职、本科已经分开培养层次,但是考大学、上名校仍然是家长给孩子选择的人生规划。在“一考定终身”的理念支配下,高考的功能被放大,考生被推上了“华山一条路”。 也许就像小冯要求的那样,我们的社会确实应该以更加平和的心态来看待高考,我们在为考生们提供周到服务的同时,能不能站在他们的角度多想一想: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是全社会的集体鼓噪,还是默默地为他们做一些事情。(完)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