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原材料涨价考验关联产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8日03:34 深圳商报

  编者按

  尽管原材料市场价格2004年就开始了上涨势头,但谁也没有想到,今年它们集体“加速上升”。其中,原油、基本金属、贵金属价格的上涨行情更是让人惊心动魄。轮番上涨一路走高的原材料价格,给下游加工制造业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作为消费者的老百姓也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生活成本”的提高:往年大打价格战的空调今年一反常态地提价了,油

价再次上调让人们不得不掂量开车的成本。

  本轮原材料涨价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涨势还要维持多久?企业怎样规避成本上涨风险?对深圳经济增长有何影响?本组报道为您一一解读。

  交易商说

  贵金属价格一路飙升

  金银铜锌的国际价格连创历史新高

  【本报讯】“原材料价格简直涨疯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管是期货从业员,还是企业经营者,在谈到原材料涨价时用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

  不断上涨的原材料价格让金瑞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总经理姜昌武惊讶万分:“行情的强势超过了大家的普遍预期。就拿铜价来说,期铜市场的记录不断被刷新。当我们还在惊叹500美元的单日波动幅度时,市场很快又创下1000美元的单日波幅记录。”

  “这在以前根本是不可能想象的。”姜昌武说,“记得2001年、2002年,铜价的年波动幅度还不到500美元。未来也许我们还要面对更加疯狂的市场,未来波动幅度可能会更大。”

  作为在期货公司从业多年的专业人士,姜昌武用三个“想不到”来评价近期国际市场:想不到国际金价、银价会一次又一次刷新25年和19年来的新高;想不到国际期铜价的盘中浪头一度超越38年间形成的所有峰顶;想不到国际原油的价格最高点快接近80美元。

  据了解,在全球经济向好、供需缺口、基金买盘的推动下,原材料市场价格从2004年就开始上涨,期间虽有小幅调整但始终保持上涨势头,并且在今年呈现出加速的趋势。其中,原油、基本金属、贵金属价格上演了波澜壮阔的上涨行情。以铜为例,“五一”黄金周后,铜价一路飙升到7000美元/吨,近日伦敦金属期货交易所铜现货价冲上8300美元/吨,相当于2001年国际铜价最低时的1319美元/吨的6倍!无独有偶,其他有色金属的表现同样势如破竹。锌价屡创历史新高,目前伦敦金属期货交易所锌现货价已经逼近4000美元/吨,而去年此时的价格仅为1300美元/吨……

  如果对原材料的涨价缺乏直观的感觉,那么不妨参看与原材料相关的股票:自去年底中国股市复苏以来,有色金属股、石油能源股、新材料股成为大盘攻城拔寨、一路上行的生力军。一些与金属、能源、新材料“沾亲带故”的股票,也成为争抢对象而随之“鸡犬升天”。金属、能源、新材料板块的股票表现,已经被证券分析人士看作深沪大盘涨跌的风向标。

  生产者说

  我们的利润空间被“劫走”了

  加工制造业的成本因涨价而大幅推高

  【本报讯】“对企业的影响太大了。”提起原材料涨价给企业带来的压力,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树全脱口而出。在昨天的采访中,几乎每个接到记者电话的企业负责人都在抱怨原材料涨价给企业带来的压力。

  轮番上涨的原材料价格给下游加工制造业带来巨大的成本压力。以加工制造业最常用的铜为例,其成本占空调产品总成本的20%左右,占冰箱产品总成本的10%左右。铜价飙升令空调、冰箱等家电生产厂商的成本压力进一步加大。目前使用铜材较多的电线电缆、五金产品、燃气灶具等市场价格已经出现一定上浮势头。

  目前家电业每年消耗的钢材量在600万至700万吨左右。由于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冷轧薄板和冷轧硅钢片等品种多为进口,其价格一直不断攀升;由于国际石油价格比2003年上涨一倍多,以石油为原料生产的颜料树脂产品,在过去两年时间内价格涨幅也接近翻番。同时,随着钢材、石油制品涨价压力的陆续释放,相关产业的制造成本大幅上升,又拉动其他原料价格,加上铜、铝、锌等有色金属的涨价,使得家电配件也跟着涨价。

  在原材料价格提升且波幅巨大的情况下,如何维持企业的生存空间成为加工制造业企业面临的挑战。深圳市宝安高科电子有限公司营销总经理倪云彬告诉记者,以铜和橡胶、塑料件为主要原材料专门生产电话机的宝安高科,正承受着沉重压力。倪云彬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原材料涨价,导致企业综合成本至少上涨5至7个百分点。由于宝安高科不是原材料的直接贸易商,难以在期货市场采用套期保值的办法来降低成本,只有眼睁睁地看着原材料价格上涨“劫走”企业利润。

  在原材料不断涨价的背景下,既要保持企业的利润,又要保证产品价格的稳定,对大多数厂家来说,已经成为一个两难的选择。

  “生产电池要用到铜、铝、钴、镍。相对于去年来说,今年铜和铝的价格几乎都翻了一番,使得企业成本增加了30%。”张树全对记者说,“为了积极应对原材料涨价,比克电池一直都在寻找替代材料。现在我们在考虑用锰酸锂代替钴酸锂,估计一个月左右就能推出替代材料。一旦找到替代材料,我们就找到了降低成本的良方,消化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肯定不成问题。”

  管理者说

  政府全力为企业减负深圳经济受影响不大

  【本报讯】原材料上涨对我市经济究竟会有什么影响?企业该怎么办?昨天,记者采访了市贸工局副局长殷勇。殷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原材料上涨对我市整体经济肯定会有影响,但影响不大。目前还没有企业反映无法承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殷勇表示,市政府正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全力为企业减负。

  耗能企业少影响相对小

  对深圳企业来说,油价上涨带来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明显。据了解,油价上涨给我市工商业带来的影响集中表现在,工业方面带来企业运输经营成本上升,加剧电力供应紧张局面。

  据了解,目前,柴油价格上调150元/吨,上涨幅度为4.6%,国家铁路货物统一运价上涨5.1%。去年深圳各油站售出柴油110万吨,按此测算深圳企业运输成本将多支出约1.6亿元;同时,深圳不少的原材料和货物要通过铁路和海运来运输,铁路运价上涨势必调高的海运价格都将增加企业的成本。专家认为,油价上涨将进一步挤压企业的盈利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企业竞争力下降。

  据介绍,由于深圳产业结构整体偏轻,耗能工业、机械工业比重较小,因而原材料价格上涨不会对我市整体经济造成太大影响。据了解,铜价上涨对我市IT产业会带来一定影响。但铜材料上涨的同时,钢材价格下降得比较厉害,原材料有涨有跌,我市IT企业尚能应付。

  另外,企业采用产品涨价、管理等途径已经消化了原材料带来的压力。

  自发电将多支出约2亿元

  据测算,2005年全市工业企业自发电用油量约140万吨。由于长期以来电力供应紧张,多数企业实行错峰用电,企业为维持正常生产和确保按期交货往往要自己发电。在油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企业自发电的成本早已高过使用网电的成本,自发电成本高达1.5元/度左右。据预测,柴油价格上涨4.6%,深圳工业企业自发电将多支出约2亿元。

  殷勇告诉记者,由于工业企业自发电成本上升,许多企业已经开始改用网电,以减轻成本压力。

  殷勇说,对于深圳的企业来说,“今年有一大利好,那就是今年我市的网电指标大幅上升,在平衡电力涨价矛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了解,我市的电价一直比较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压力。

  政府积极为企业减负

  殷勇透露,为了给企业减轻负担,去年深圳市对燃油电厂的政府补贴高达7.7亿元,是全国补贴力度最大的城市之一。今年的政府补贴力度将会更大。

  有关专家介绍,政府正在积极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因成品油价格上涨和原材料涨价对我市整体经济产生的影响。专家认为,一方面要确保成品油市场供应稳定,加大对物价走势的监测,积极引导居民合理消费;另一方面要作好商贸流通企业的开源节流工作,鼓励使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对商贸流通企业节能降耗技术改造给予技改贴息或税收倾斜政策的支持;继续对燃油电厂实施财政补贴,合理安排错峰用电方案,减轻企业负担,降低生产成本,努力将影响减小到最少。

  相关报道

  钢材价格全面反弹权威人士发出预警

  【据新华社电】自今年3月份开始,我国钢材市场迅速从持续了半年之久的“深寒”中走出,钢价全面反弹。国内主要钢厂正纷纷推出价格上调的方案。业内权威人士已在预警,钢材市场的敏感期又将来临,“此时应该静下心来搭准市场的脉搏,切忌判断失误”。

  据多家咨询机构的分析,这一轮钢价上涨,是国际和国内市场供求出现新变化的必然结果。“钢之家”分析师吴文章等专家说,去年钢价跌入低谷后,全国钢材供给增量出现减缓的趋势。但谁也没想到,国际钢材市场自今年2月开始快速回暖,到5月末已超过去年同期的价格水平,这为中国增加钢材出口、减少钢材进口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国内市场需求的旺盛也大大超出预期。

  中钢协人士说,当前,中国钢铁业又进入了一个市场价格受工业生产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外贸出口增长、国际市场行情、原料价格、汇率等多种因素影响的“敏感阶段”。各相关方面应多从长远战略考虑问题,少搞短期行为。如果行业内外的各种因素都能保持相对的平稳,下半年钢材价格水平将能基本稳定或有小幅的波动。

  分析人士说,不要“一涨遮百丑”,市场导向一旦不理性,产能过剩、市场“深寒”随时会回来。据国家发改委人士在一次市场研讨会上透露,有关钢铁业结构调整的具体指导意见可能很快就会公布。各相关部门将严把钢铁项目准入关,职能部门如执行不力,造成经济损失的,将被追究责任。到2007年前重点淘汰200立方米及以下的高炉、20吨及以下的转炉和电炉等落后钢铁生产能力;到2010年前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等其他落后装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