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思考的成本与高考的沉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8日06:04 大洋网-广州日报

  

思考的成本与高考的沉着
周庆安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又到了高考的日子,我不知道今天的考生在面对一张志愿表的时候做何选择,毕竟人生中难得有几次可以自我选择人生规划的时刻。但是在高考前几日的中国科研突破,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中山大学朱熹平教授和旅美数学家、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曹怀东彻底证明了国际数学界关注上百年的重大难题——庞加莱猜想。

  这是中国在基础学科领域研究的一次突破性进展。它至少证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思想是需要成本的,一个国家愿意为此支出多大的成本,它就能相应地获得多大的思想。尤其在基础学科领域,当年陈景润所带来的巨大模范效应已经不可能在现代商品社会重演,但是我国基础学科的国际性成果得来的确不易。

  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学术研究中出现的浮躁空气对我国基础研究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不但波及具体从事基础研究的学者,而且对这两天坐在考场中等待金榜题名的学子们来说,他们未来也必然面临同样的选择,今天中国学术发展的方向,将会为他们带来巨大的示范作用。

  在片面追逐科研成果和经济效益的学术研究思潮下,不少基础学科由于研究时间长,转化能力低往往得不到充足的经费,陷入了“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逻辑怪圈中。这种逻辑对于一个国家基础学科研究的杀伤力十分巨大。更重要的是,追求短期的成果产出和效益转化也已经成为了许多学科都面临的巨大压力,在这种压力下不少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学术研究方向自然也就出现了偏差。不少学术造假和学术腐败的滋生也因此而起。我们在批评学术道德的同时,也应当反思制度性的缺陷。

  因此,除了一个国家对基础学科的投入之外,社会对基础学科的尊重,也是一个国家愿意为思想投下的成本。在加大经济成本的同时,也要转变基础学科就是坐冷板凳的观念,提升基础学科的公共成本,让更多的基础学科为人们所了解和喜爱。其实在每一个学生刚刚开始自己的学习生涯时,他们所接触的第一门功课,往往都是我们所认为的基础学科,而今天社会热门的学科,也都发源于这些基础学科。基础学科对于公众来说并不陌生。

  基础学科的问题,实际上指向一个更加深入的话题,就是思想所需要的冷静与从容。这是一个国家成长过程中面临的必然问题。从这方面来说,我们为思想支付的第三种成本,就是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尽管现代化浪潮对于时间和空间的要求越来越紧张,但是现代化毕竟会给这些基础学科留出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空间。就像许多诺贝尔获奖者一样,他们的基础研究正是在十年甚至数十年的冷静中实现的。这个意义上说,朱熹平教授四五年没有发表过一篇论文,正是给自己支付了必要的成本。

  在一个燥热的夏天谈这样的话题,制度性的冰水总是会上得慢些。这就需要学者们心静自然凉的气度。毕竟社会多元化了,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以基础学科为荣,但是起码应该有一批人获得社会和国家提供的必要成本。从短期来说,沉着能够伴随学子们度过这几天艰难的高考时光,从长期来说,中国的现代化起码会少一些焦躁,多一些自信。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