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新华时评:领导干部好好补一补文化遗产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8日10:14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6月8日电 领导干部好好补一补文化遗产课

  新华社记者赵鹏

  正如文化部长孙家正在首个文化遗产日新闻发布会上所坦承的那样,我们的许多文化遗产并没有保护好。痛定思痛,深究原因,我们不得不说,一些手握文化遗产生杀予夺大

权的地方领导干部,对此难辞其咎。正是他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无知和漠视,让许多历史古迹遗产遭受了损毁之祸。

  一些历尽千载风霜硕果仅存的珍贵古建筑、历史遗存,在近年一轮又一轮的开发热潮中,或被无情损毁消失,或被“保护”得面目全非。在丝绸之路上的古城天水,对明清古建的大规模拆除,使全城2000多古建仅剩百余座,取而代之的,是粗陋艳俗的仿古建筑;在福建古城建瓯,原本深沉完整的古城门上,偏偏狗尾续貂地续建一座不伦不类的门楼;同为中国四大名楼中的武汉黄鹤楼和南昌滕王阁,都在拔地而起的商业楼盘逼迫下气势不再;而始建于元代美轮美奂的济南万竹园,清初名居宁波张苍水故居,若不是群众挺身保护、媒体大声疾呼,都几乎毁于“开发”的推土机下。凡此种种,无不令人痛心疾首、愤慨不已。

  与以往战乱灾祸造成的文化遗产损毁不同的是,这些对文物古建的破坏行为,往往是手续齐全理直气壮的“开发”行为,往往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政府之举,甚至常常是打着“保护文物”的旗号。而能够漠视文物擅作开发决策的,除了手握城建规划、旧城拆迁、土地批租、项目建设重权的领导干部以外,谁人有这样的胆量和能量呢?

  无知者无畏,正是某些领导干部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浅薄无知,对民族历史血脉传承的妄自菲薄,自身文化素养的贫乏,使他们对凝聚无数先人智慧心血的珍贵遗产漠然无情,鼓励、支持、纵容甚至亲自组织种种损毀文化遗产的行为。他们不以损毁文化遗产为耻,反以种种“拆旧建新”式的蠢事为荣,以敢拍板、敢决策、有“政绩”为荣。在这些干部眼里,满脑子招商引资,一门心思GDP,与搞商务区、建开发区相比,拆几座古庙、扒几个门楼、毁几条古巷又算得了什么?

  我们的文化遗产当然不因这些“文盲”干部的无知而降低身价。一砖一瓦,一寺一院,一街一巷,一歌一咏,一诗一画,这些历经历史风雨淘洗流传下来的文化遗产,栖息着我们民族历史的灵魂,传承着我们民族的精神薪火,凝聚着我们民族的情感气质,是我们民族得以血脉绵延、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更是我们走向未来、实现振兴的“软实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愈见其珍贵,愈显其价值。

  是该对领导干部在文化遗产保护上“扫盲”的时候了。在讲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今天,一个对我们民族丰富历史文化缺课甚多、没有文化素养的干部,一个对文化遗产漠然无知的干部,一个无视文物保护、肆意妄为的干部,不管在他的治下增加了多少GDP,都不是一个合格称职的干部。

  首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是提升全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一次契机。各地各级领导干部更应借此好好补一补文化遗产课,提高自身的历史文化素养,免让珍贵的文化遗产在这样那样的“开发”“保护”中再遭损毁。(完)

  相关新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