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新闻热议:激活我们的文化遗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9日02:05 大江网-江西日报

  首个“文化遗产日”以“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为主题,明白地告诉社会,文化遗产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是我们的“血脉”。

  对于文化遗产,我们曾经漠视甚至糟蹋它,听任它流失与消亡,直到有一天,我们从全球化、信息化的电子迷雾中猛醒,才发现,远行时,遗失了回家的路标,这路标可能是路边村口的一株古树、可能是母亲手中的一个糖人……我们开始重新寻找、抢救、回归,但

是,我们已经不可能原路返回。我们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用什么去保护、守护文化遗产?

  “我们的文化遗产应该是‘活’的”。黄明延作为我省的民俗研究学者,长期致力于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收藏。他在流坑,曾经把收集来的一片民间刺绣压在汽车挡风玻璃下,迎面走来个挑担子的村妇,看后激动不已,她说,这“轿帽”已经很多年看不见了,少说也有一百年了。可是后来,他了解到,这里的绣品,都卖得差不多了。黄明延听了很心痛,卖完就再也没有了,因为没有人会绣。他曾经设想,在这千年古村的民宅院落里,让妇女们重拾绣花针,彩线游走间,这个已经是旅游景点的村庄能平添几分灵动。

  我们的传统文化需要保护,更需要让我们触摸它律动的生命,亦如春节晚会上一出《俏夕阳》,让有着几千年历史的皮影戏变成皮影舞,更深入地演变成唐山街头的健身操一样。

  如何激活我们的文化遗产?

  不久前,北京举办了首届中国民间艺术高层论坛,论坛上,那些背着孩子、带着自己的刺绣、剪纸、泥人而来的民间艺人,不仅是为了艺术的交流,更重要的是为了获取信息与机会。

  李兴秀,羌族刺绣艺人,同时又是四川羌寨绣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她生产的羌族服饰和手工艺制品远销国内外。李兴秀此刻的身份,是民间艺人兼文化运营商。而来自青海、云南、陕西等地的许多民间艺人,都具有这样的双重身份。

  相比之下,江西的民间艺人似乎缺乏这种意识。论坛上,没有江西民间艺人的身影。寻其原因,在于当其他一些地方的民间艺人成立了剪纸协会、刺绣协会共同探讨市场时,江西的民间艺人们还只满足于家门口的自娱自乐。

  这时候,政府的推动与引导作用变得至关重要。笔者注意到“文化遗产日”这天,北京为自己的文化遗产搭了一个宽广的舞台,从老北京的叫卖到抖空竹邀请赛等等,让人们品味往昔故事之时,也明白,文化遗产本身就是真金白银,蕴含着丰厚的经济价值。另外单纯由民间艺人兼职的文化运营商也是不够的,因为受自身条件限制,他们经营的文化遗产,规模小,品牌弱,与市场对接的程度相对较差。这时候,我们需要专业化的文化运营商,如上海城市舞蹈公司,将我们传统的《花木兰》,用国际化的手法包装,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放射出一种全新的震撼力。惟此,我们的文化遗产才能生生不息。

  刘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