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德清农民洗脚上岸越过越滋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9日04:13 杭州日报

  德清县莫干山镇,在大片整齐高大的大棚钢架中间,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自动化操作房高高耸立,能自动收放遮阳布的大棚、带有雨水收集功能的蓄水网络、无土化容器苗种植技术,以及可以保护耕地、抑制野草生长的进口地布,无不让我们感到好奇和新鲜。眼前这个由美商独资的大型生态农业项目———阳光生态园,昭示着德清县现代化农业企业的勃勃生机。

  我们看到的,还仅仅是一期500亩的园区,占地1000亩的二期工程可望在两年内完工。阳光生态园规划发展部经理陈伟正介绍,本月底他们将去台湾考察休闲观光农业,计划利用莫干山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完善科教、生产和旅游3个功能区块。此外,生态园还将对园区内的3个自然村进行生态建设和景观改造,开展休闲和旅游度假业务。

  外来资本纷纷落户德清的同时,德清本地的种养大户同样正在成长为农业企业。“青虾大王”归毛头就是当地农民的致富代表。

  三合村双桥村。穿过田间小道,就是吴越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青虾大王”归毛头正在现场指导工人们修筑黄颡鱼苗产卵池和孵化池,总规模500亩、一期工程年产鱼苗3000万尾的黄颡鱼苗种生产基地已开始建设。他说,从养青虾到虾鳖混养再到现在的黄颡鱼,完全是公司化运作的结果。

  从1992年6亩青虾起家到现在,归毛头的养殖规模已扩大了260多倍,效益也越来越好,还注册了公司,聘请了10多名工人。

  在归毛头的带动下,当地许多村民走上了养殖致富之路。而归毛头的发展史,更是为三合乡水产养殖向着企业化发展创造了成功范例。

  阳光生态园和“吴越水产”正是德清县农业企业化的两个缩影。这样的农业企业,如今在德清县就有363家,其中规模以上的就有70家。这是德清实施“乡村战略”,大力推进农业企业化的成果。

  德清农业企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德清农民首创的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和政府的大力扶持。这几年,当地政府通过加快农田依法、自愿、有偿流转,为种养大户和农业企业规模化经营腾出了空间,从而引导农业企业以工业理念搞农业,推动农业企业化的进程。

  三合乡一位副乡长专门算过一笔土地流转账:三合累计流转土地1.2万多亩,超过农田的70%。其中水产养殖1.1万亩,稻田青虾专养占7000多亩。如果平均每亩租金以310元计算,仅流转土地一项,可以直接为当地村民带来380多万元的收入。在德清,土地流转租金全部归农户所有。农民既可以大规模租赁农田,从事企业化种养,也可以把土地租赁出去,自己在市场中选择产业发家致富。

  土地流转促进了规模种植养殖,促进了企业化进程,传统农业结构发生了质变。如今,休闲、垂钓、生态观光等产业蓬勃兴起,吸引了一批批“眼球”。下渚湖湿地一生态观光项目,流转土地租金创了纪录,每亩租金达到650元至700元!至今,沿下渚湖的农家乐先后开出了25家。

  农业企业赚大钱,农民把地租出去也大大得了实惠。除了每年有一笔可观的土地租金可拿,当地农民还有了更多就近就业、增加收入的机会。莫干山镇高峰村村民童有仙,现在每天都到家门口的阳光生态园干活,从去年二三月生态园开始建设起,她就开始在这里拿工资了。“地里忙一年也就五六千,现在一年能拿一万多,而且还不用像种地那样花心思。村里不管谁来,都能有活干”。目前,德清县75%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转向了二、三产业,去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7461元,比上年增长14%,增幅连续第二年创历史新高。

  德清县委、县政府从2004年起就要求以工业化的理念,推进农业企业化,同时,每年安排500多万元财政资金,扶持农业企业发展。去年7月,德清县政府针对农业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等瓶颈制约,与4家农业龙头企业共同组建了农业担保公司。一年不到的时间里,该公司先后为130家农业企业和种养殖大户提供7900万元的贷款担保。

  从农民自发创造的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归毛头等农民企业家的快速成长,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德清农村,正在实施一场新农村建设的乡村战略,这一战略以农业企业化为抓手,促进规模经营,促使农民转移,生活由此宽裕,数十万农民的命运由此改变。(记者王夏斐通讯员王永华 杭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