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改写5项世界纪录 创下6个国内第一 千年古刹慈源寺整体成功迁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9日05:57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改写5项世界纪录 创下6个国内第一 千年古刹慈源寺整体成功迁移

  

改写5项世界纪录 创下6个国内第一 千年古刹慈源寺整体成功迁移
本报讯(记者陈茁实习生黄俊华)历经近半年时间,累计移动1200多米,三座建筑完好无损,整个工程改写5项世界纪录,创下6个国内第一。6月8日,省文物局副局长孙英民在林州慈源寺整体迁移工程报告会上宣布:经过专家组的验收,千年慈源寺建筑群整体迁移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保护搬迁情不得已

  林州慈源寺创建于唐代,是我省罕见的融佛、道、儒三教为一体的文物建筑群。寺院现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关帝殿、祖师殿、文昌阁、三教堂等十余座建筑组成,其中大雄宝殿、文昌阁、三教堂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2004年,安林高速公路开工建设,拟从慈源寺中部穿过。为使文物建筑最大程度地得到保护,经过文物专家长达一年半的调研、论证,并报请省政府批准,决定对慈源寺中价值较高的大雄宝殿、文昌阁、三教堂三座建筑进行整体迁移保护。这是目前中国第一例古建筑群整体移动保护工程。自2005年12月初开始,文物管理局组织设计和施工单位——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历经5个月的时间,于今年6月3日下午5时18分圆满完成整体移动,大雄宝殿、文昌阁、三教堂等三座文物建筑均经过了400米左右的整体移动后,平安抵达新址既定位置。

  工程复杂世界少有

  受现场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影响,在施工中,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选定的慈源寺新址位于原址西南侧,迁移轨道不能采用直线式,使得这三座建筑在行进中,共进行了13次大的转向(45度~90度不等),国内有记录的迁移古建筑转向最多的仅为3次;轨道总长度达450米,加上到达新址后的调向距离,3座建筑累计移动距离1256.02米。此外,新旧址间最大高差达3米多,地形较为复杂,地势起伏不平,途中还要劈开高达六七米的丘埠,经调整后轨道仍然保留有0.5%~2%的坡度,实际上此次工程是一次降坡移动工程。因此,专家称慈源寺三座建筑的移动工程创下了迁移建筑年代最早、一次性移动建筑数量最多、首次使用降坡移动工艺、文物建筑迁移距离最长、建筑转向次数最多、新旧址之间地形高差起伏变化最大等六项国内同类工程之最。据资料显示:其中前五个方面也改写了世界陆上文物建筑迁移保护工程的纪录。

  工程质量专家称“优”

  值得一提的是,如此高难度的工程,其工程质量达到了优良。我省著名文物专家、古建筑专家杨焕成、张家泰告诉记者:工程结束后,三座建筑物总体布局结构保持了原貌,总体方向、水平、空间距离均保持未变。两座建筑之间几十米的空间距误差仅有2毫米,精确度相当高。此外,三座建筑台基、墙体、屋面的垂脊、瓦垄及檐下的斗拱、枋木、殿内梁架都保持了原样,未见变形,证明移动时的稳定性相当好,工程非常成功。慈源寺移迁工程将为文物建筑的保护提供新的实践和理论经验。

  施工过程发现新文物

  在迁移施工过程中,还发现了一批造像和建筑构件等文物,时代自隋一直延续至清代。佛像造像为唐、宋时期遗物,其中较完整的3尊。北宋“大观四年”(1110年)经幢为八面形,其中两面刻字,记述了制作经幢的原因,提到了“马店”、“西马店”等地名,而今慈源寺所在地仍作“马店村”,这为研究当地的历史沿革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文物工作者还发现了大量瓷片以及道士头像一尊,进一步证实了慈源寺三教合流的文化特征。专家认为,慈源寺出土的各类文物时代早,延续时间较长,造型优美,为研究慈源寺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②9

  图1大雄宝殿飞檐上的雕塑依然辉煌。⑧3图2慈源寺新家全貌。⑧3本报记者陈更生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