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林漫笔:家长陪考,也是一种误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9日07:43 兰州晨报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舅舅舅妈以及父母亲和姐姐,一共九位家长,陪同一名考生上考场!———这是高考第一天在兰州一中门前出现的一道“独特风景”。(6月8日《兰州晨报》)

  实际上,这也不能说是独特。家长陪考早已成为高考中一道惯常的风景了,这些年每逢高考,守候在校门口的家长们哪一次不是蔚为壮观?只不过,在人们的一般印象中,如

此之多的家长陪考,应该算得上是一个极致了。

  很难以简单的对与错、是与非来界定发生在中国大部分家长身上的这种“集体症候”。但是,以我的浅识,比之交警部门开通高考直通车之类的政府部门的服务行为,家长陪考这种“亲情壮行”,总还是会让人嚼出一点别样的味道来。

  我参加高考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那一年的招生比例是111。而更为残酷的是,在高考之前还有一次所谓的预选考试,预选过关了,你才有资格参加高考。我们班预选考试过后,将近一半的同学不得不含泪回家。上课时看着顿时空旷起来的教室,让人徒生几许悲凉之感。我的父母一字不识,所以希望我能考上大学的愿望,不能说不强烈。但高考前回了一趟家(那时寄宿),父母只是给了我15块钱,让我在高考的三天里吃好一点。除此而外,再没有什么交代了。对我而言,除了大考来临的一点紧张,当时心里有些乐滋滋的,因为这15块钱可以保证我早餐吃油条喝豆浆,中午和下午则可以吃一碗炒面片。要知道,在平时,这样的美味我和我的大部分同学是很少吃的。

  之所以把这一段我个人的经历赘述在此,当然不是说我一字不识的父母如何懂得育儿之道,也不是说我如何早熟,能够独自跨过人生的一道门槛。实际上高中时期我的胆子还是很小的。并且我相信,有和我一样经历的人也不会少。这一段经历让我想到的是,这种人生的关口,如果家长想得简单一点,看得轻一点,情感投入再少一点,是不是对家长和考生双方都是一种解脱和放松?记得后来我问我的母亲,高考时你们一点都不担心吗?母亲回答:担心是有的,但有什么用,你学成什么样子,就会考成什么样子。考不上了,你想复读再去复读呗。就是这样一种平常的心态,后来让我在第一次就业失败的时候,也能坦然面对。

  家长的“壮行”,可以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行动。这种自觉行动是不是真的有作用,我没有学过心理学,不好妄下结论。但以常理来论,对某一件事情的关注度越大,感情的因素越强烈,可能身在其中的人承受的心理压力也会越大。谁能说清楚,当考生在家长沉甸甸而又情绪复杂的目光中走向考场后,心理上会发生什么样的微妙变化?

  再退一步说,假使家长的自觉行动不会影响到考生的心理,那么,家长的自觉行动会不会就是考生的自觉要求呢?我不知道,会有几个家长在考前问一问孩子:要不要我陪你去?恐怕真实的情形是,在这之前家长早已经自作主张,不容置疑地安排好了一切。

  一个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的关口,也会经历很多的风雨。这期间,难免会有不得不需要亲朋扶持打气的时候。但是有些关口是需要自己去过的,有些经历是需要自己去体会的。作为家长,除非想要一辈子为儿女遮风挡雨(这样做是不是很现实,会不会事与愿违,本身就很成疑问),否则,还是抱一颗平常心,让孩子早一点独力在风里雨里走一走的好。这对他或她的将来,不说会起到怎样举足轻重的作用,至少对心理和情感是一种有益的锻炼。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