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为《多彩贵州风》喝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9日08:31 贵州日报

  大型民族歌舞诗《多彩贵州风》在北京天桥剧场的成功演出,犹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引起广泛注目。

  唐朝诗人白居易有诗云:“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这里所谓《杨柳枝》,原是指“古歌旧曲”的隋曲;而“新翻《杨柳枝》”,则是指依隋曲《杨柳枝》传统的风格重新创作的曲调。大型民族歌舞诗《多彩贵州风》正是如同“新翻《杨柳枝》”

一样,依照贵州的苗族、布依族、侗族、彝族、土家族、仡佬族等世居少数民族民间歌舞的传统风格,经过现代艺术手段的加工,以更美、更精致、更典型、更具代表性的形式,“新翻”了他们的服饰、音乐、舞蹈等美学语汇,形成新创歌舞艺术,从而使贵州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民族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得以灿烂和张扬。

  服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象征符号,《多彩贵州风》在视觉上,十分注重张扬民族服饰的不同特点,在大山高原沉着的基调上,突出表现了多民族的绚丽多彩,力图通过不同的形式与色彩来诉说各自的文化内涵。音乐则更多体现了民族的情感世界,是对融入地域特色理想的追求与内心情愫的艺术述说。《多彩贵州风》在音乐方面,很好地把握了贵州山歌的基调和特色,《高原我的家》等歌曲,经有“苗族歌后”之称的阿幼朵清纯甜美的歌喉唱出,一扫浮躁与喧嚣,唤起人们心底回归自然、回归家园的美好向往。而舞蹈更是一个民族个性特征和人格力量的象征,是其种族生存和繁衍状态的高度概括。《多彩贵州风》借助现代灯光舞美和音响的强烈渲染手段,将原始无调性节奏的苗族《反排木鼓舞》等辅以旋律,使之在力的刚性中又揉进了韧性,极大地丰富了舞蹈的美感和艺术张力。

  《多彩贵州风》具有贵州民族民间原生态艺术特征,但却不是对民族民间原生态艺术的简单提炼和美化,而是用现代艺术手段和方式对贵州民族传统文化的阐述与张扬。这在当前时髦流行的歌舞坛上,相对那些嗲声嗲气的模仿,挤眉弄眼的作秀,歇斯底里的劲舞,《多彩贵州风》独出机杼,以时代艺术精神求诸民族传统本质,无疑是纯情的、本真的、厚重的上乘艺术珍品,展现了完全不同的艺术品格。其在首都北京的成功演出,当然会获得很好的反响。

  《多彩贵州风》是清新的风。一首《心留苗山》,带着大自然的纯净气息,带着梦幻般神奇的高原边地色彩,带着“贵州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的艺术魅力,让人心驰神往;《多彩贵州风》是和煦的风,一曲侗族大歌无伴奏的多声部合唱《蝉之歌》,不愧有“天籁之音”的赞誉,其以“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潜在感染力,艺术地展现了侗族社会结构的和谐和婚恋关系的融洽,不能不让世人称奇;《多彩贵州风》是热情的风,一曲《阿西里西》演唱,洋溢着欢快,洋溢着热烈,洋溢着激情,把彝族的赤诚,彝族的耿直,彝族的好客,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等欢歌曼舞,让人生出“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贵州当杭州”之感,使观众乐而忘返。《多彩贵州风》是劲风又是长风,压轴的一场大歌舞《多彩贵州》,更是异彩纷呈,节奏铿锵,银铃飞舞,笙歌起伏。这是刮进京城、吹向世界的有现实震撼力的贵州劲风,也是有深远历史影响力的贵州长风。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凭借着《多彩贵州风》的劲风,贵州从资源大省、旅游大省又走上了文化大省的平台,贵州的知名度由此得到大幅度提高。随着这台《多彩贵州风》的持续演出,贵州的影响还将不断得到扩展和延伸。

  作者:苑坪玉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