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累计平移一千多米,创下多项世界之最,2006年6月6日 慈源寺平移到位过了众“法眼”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9日11:39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累计平移一千多米,创下多项世界之最,2006年6月6日 慈源寺平移到位过了众“法眼”

  

累计平移一千多米,创下多项世界之最,2006年6月6日 慈源寺平移到位过了众“法眼”

  

累计平移一千多米,创下多项世界之最,2006年6月6日 慈源寺平移到位过了众“法眼”
2006年6月3日下午5时18分,河南林州慈源寺的大雄宝殿、文昌阁、三教堂三座文物建筑累计长途跋涉1256.02米之多,平安抵达新址既定位置。6月6日,该阶段工程顺利通过专家验收。

  作为中国第一例古建筑群移动保护工程,这项工程将创下迁移建筑年代最早、一次性移动建筑数量最多、首次使用降坡移动工艺、文物建筑迁移距离最长、建筑转向次数最多、新旧址之间地形高差起伏变化最大等六项国内记录,而且据目前掌握的资料,其中前五个方面还创下了世界陆上文物建筑迁移保护工程之最。

  实现一大突破

  建筑距离完全吻合

  2006年6月6日,林州慈源寺三座古建筑整体平移经过由省文物局古建专家组、省文物局文物处、安阳市古建所、林州市文化局、林州市文管所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组成的验收组实地考察,认定平移工程是成功的,是我国利用现代科技进行古建筑保护的一次成功尝试和突破。

  6日下午,记者在现场看到,原来用于固定平移古建筑的钢架早已拆去。两侧的厢房和山门也已基本修复完毕,有些附属建筑正在修建当中。三座平移的古建筑看上去非常古朴,而那些移地修复的建筑尽管也是用原来的建筑材料按原来的位置复建的,但感觉上毕竟还是“新”的,就像一个人动过手术,不管缝合得多么好,毕竟还多多少少地留下了“手术”过的痕迹。三教堂后侧还能看到当时的平移轨道,没有完全封起来。现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专门为专家验收而保留的。

  专家们的验收是严格而仔细的,把原来的勘测图纸、设计的有关文本都调到了现场。专家们挑一些关键部位进行核对,比如说墙上的裂缝、瓦垄、建筑木构架等,看有无“走动”的痕迹。除了对照图纸,老专家们还亲自用卷尺丈量了几座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发现与原始记录完全吻合或只有很小的误差。

  专家们问一个经常在此观看的赵姓老汉平移工程怎样?这位叫赵加荣的72岁老人激动地说:不瓤!真是没想到。过去常说,你再有本事能把房子移走?这次真移了。

  省文物局古建专家组组长杨焕成说:我们主要从几个方面来验收,古建筑结构本身有没有受损伤?这是最主要的,文物维修就是要保护原状。再一个就是建筑物的环境、空间布局发生没发生变化,检查发现误差很小。几座古建筑平移距离之长、拐弯之多、角度之大都是国内国际罕见的,能做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

  省文物局古建专家组张家泰研究员说:经过实测,我感觉平移的效果比我想象的还要好。工人们要钻到房基下面干活,文物安全,工人安全,这是值得骄傲的。

  历经半年平移

  反复论证做好铺垫

  林州慈源寺始建于唐代,现有建筑主要为明清遗物,是我国罕见的融佛、儒、道三教为一体的文物建筑群,已被列入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核准名单。寺院现存建筑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关帝殿、祖师殿、文昌阁、三教堂等十余座建筑组成,其中大雄宝殿、文昌阁、三教堂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2004年,安林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因慈源寺所在的横水镇地下有许多历史上形成的大小不等的小煤矿采空区,经地质勘探,将修建的安林高速路拟从慈源寺中部穿过。

  河南省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慈源寺的保护工作,经过长达一年半的调研、论证,最终决定对慈源寺进行搬迁保护,其中大雄宝殿、文昌阁、三教堂三座建筑整体迁移。整项工程由省文物管理局协调领导,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负责组织设计实施。

  平移决定后,新址的选址几易其案。经反复论证,最终决定将寺院新址选于原寺院西南方二百多米处,其优点是:第一,新址未脱离寺院原有的背景环境,其与原寺院海拔高程相近;第二,新址仍与附近两个村庄是三点式布置,相距不远,有利于当地居民开展传统活动,有利于保持无形文化遗产的延续性;第三,新址地下较大范围内未经过开采,地质条件稳定,有利于文物的长远保护。

  林州慈源寺三座古建筑整体平移工程从去年12月1日进场,12月14日开始拆迁,今年2月14日文昌阁开始试平移,到6月6日进行阶段性验收,其间经历了很多的甘苦。

  克服六大难题

  创下多项世界之最

  慈源寺三座文物建筑的整体迁移保护工程面临的技术难题中有不少是国内外所未曾遇到过的:

  一是此次整体迁移的建筑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以往迁移古建筑中年代最早的。迁移工程实施过程中三教堂台基内出土的大量唐宋石造像及建筑构件也证实了这一点。古老的建筑构件更显得脆弱,因此对移动过程工艺要求就更严格。二是现场地上地形地貌及地下地质条件情况复杂。根据现场地质条件,迁移的轨道不能直线修建,必须绕开地质构造薄弱地带铺设;不仅新旧址之间高差达三米之多,途中还要劈开两地之间高达六七米的丘埠,另对低洼部分进行填埋。不同强度的地基构造、狭窄到极点的移动廊道,为设计和施工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三是中外历史上所有的移动工程均只限于一座建筑,而此次不但要移动三座体量不等的文物建筑,而且限于条件,三座建筑必须共用一组轨道,而因建筑在途中转弯处行进速度很慢,这对工程的工艺操作、轨道的强度及补救措施的有效实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四是此次移动工程的绝大部分不是在水平轨道上开展的。新旧址两地高差较大,调整后仍有1.5米的高差,这就意味着此次移动工程实际上是一次降坡移动工程。工程轨道最大坡度有2%,最小的也有0.5%,其中的文昌阁,为保持其在新址中的相对高程不变,在高程控制方面就经历了抬升→平移→降坡→移动→下降归位等复杂的程序。这在中外建筑移动工程历史上是不曾遇到过的。

  五是此次迁移保护工程中三座文物迁移距离之远也是空前的,三座建筑累计移动距离达1256.02米之多,打破了国内外文物建筑整体迁移距离记录。

  六是三座文物建筑在整体迁移过程中累计经历了十三次大的转向(45度~90度不等),创下了世界陆上文物建筑迁移保护工程之最。尤其是最后一个转身动作,为了保证文物的最大安全系数,最终选定了三个预案中的最佳方案即平面反复移动旋转方案。这一方案虽耗时长些,资金付出较多些,但却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文物的安全,在技术上也是前人从未使用过的。

  在工程开展过程中,参与工程的所有专业技术人员成功破解了一个又一个横在面前的技术困难,使此次工程得以高质量地完成。

  □首席记者张体义文记者王建立图

  慈源寺三座古建筑平移到位

  80多岁的看庙人老梁说,他现在就住在新址旁等着工程完毕呢。

  新址的大门比以前更气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