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我国政府冷静应对世界遗产地“旅游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9日14:38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6月9日电(记者程义峰、王丽、李美娟)一个月后,当游客来到西藏的布达拉宫观光时,也许不能像以前那样随意进入每个佛殿驻足观赏了。面对青藏铁路开通后客流激增的旅游市场需求,管理者不得不调整入殿游览方式以使这座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世界文化遗产保存得更好。

  “世界遗产”的桂冠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游客不远万里来到布达拉宫一睹风采,旅游

热潮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但布达拉宫管理处处长强巴格桑却告诉记者,“我们现在最关心的不是每年能有多少门票收入,而是如何使这个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得以更好地保存下去。”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后,截至目前中国已有世界遗产31项,世界遗产总数列全球第三位。与此同时,经济持续发展和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也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具潜力的旅游目的地。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入境游客和旅游收入最高的国家。

  作为一个世界遗产资源大国,中国诸多世界遗产地正经受着旅游经济快速升温所带来的强烈冲击和挑战。作为中国最著名的世界遗产之一,故宫单日接待游客甚至超过10万人,造成这座有近600年历史的皇城地砖破损严重,部分地面下陷;张家界、武当山等遗产地因保护不善而被公众批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亚太处项目专家景峰说,因环境污染、自然灾害、过度开发、游客压力等原因,分布全球各地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面临着重重威胁,而亚太地区已成为“重灾区”,已有8处世界遗产被列入“濒危名录”。

  在这场保护与破坏的争斗中,中国政府冷静应对涌向世界遗产地的旅游热潮,在遗产保护中不遗余力,目前在这个具有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没有一处遗产地被列入“濒危名录”。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对世界遗产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国家文物局官员凌琳说,“随着假日旅游、休闲旅游、文化旅游等的兴起,中国不少世界遗产地年收入都超过亿元。”

  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说,通过旅游开放,向世界各国游客展示了莫高窟精美绝伦的艺术和独特珍贵的价值,旅游开发也改变了过去经费短缺,保护工作捉襟见肘的局面。

  “但是,保持文化遗产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是所有文化遗产工作包括旅游开放在内应遵循的最高原则。”樊锦诗说,莫高窟在逐步限制洞窟开放标准和参观人数的同时,将吸收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的先进经验,使游客获得更多、更清晰的敦煌文化信息,同时有效缓解旅游展示给洞窟保护带来的压力。

  中国其他一些世界遗产地在旅游市场的高压下,开始采取游客限量、错峰游览、景点轮休等手段,疏导游客压力,促进遗产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四川、甘肃、福建等省都已设立了保护世界遗产的专项地方法律。中国政府正在着手制订“国家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十一五’专项规划”。参与规划制订工作的清华大学杨锐教授说,这个规划将为中国世界遗产的保护建立更为科学、规范的框架,同时使遗产保护接受更为严厉的监督。(完)

  相关新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