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厦门医学大胆挑战小胆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9日14:54 海峡网-厦门晚报

  肝移植胆道并发症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专家首次通过计算机构筑起胆管微血管丛的立体解剖图像

  

厦门医学大胆挑战小胆管

  李文岗拍的胆管血管照片,常常令同行着迷。

  本报讯 (林小红 徐雁宁 高树灼) 一条直径不超过0.6厘米的小胆管,长期被医学界忽视,却成为尖端的研究课题。厦门已经在这里取得重大突破。

  这个课题的负责人是厦门第一医院李文岗博士后和解放军总医院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黄志强院士。课题组由厦门第一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上海第一人民医院组成。日前,该课题经权威鉴定,达同类研究国际先进水平。

  李文岗说,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和免疫学方面的发展,肝移植手术技术越来越成熟,但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却是阻碍病人长期存活的最重要因素。全国每年有2000例到3000例的肝移植手术,其中胆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仍有10%到30%,病死率仍近10%。也就是说,做完肝移植手术的病人,每年有200人到600人会出现胆管并发症,最严重的必须进行第二次肝移植手术。而每一例肝移植手术的平均花费是25万元。

  小小胆管无人识

  目前,肝移植手术中血管并发症和急性排斥反应都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控制,惟有胆管并发症是最大的难点。李文岗介绍,长期以来,医学界认为胆管只是一个单纯的引流胆汁的管道。世界上研究胆管的人很少。

  李文岗的导师黄志强院士是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他发现,这个小小的胆管有着复杂的生理功能,包括免疫、内分泌、排泄等功能。

  容易引起胆管并发症的许多因素,与胆管周围血管丛有一定的关系。可能是移植术后胆管非吻合口狭窄产生的机制,并已引起越来越多移植中心的关注。而肝门部胆管由于其特殊的解剖学因素:侧支循环少,其血供易受到损害等原因,已成为肝移植术后关注的焦点所在。

  首次看清胆管上的血管

  课题组利用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第一次把胆管上的血管丛的组成样式,以图片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

  胆管是肉质的,本身就很细小,里面的微血管就更加细小,即使是在显微镜下,也无法看到这些血管丛的样子。而通过计算机三维立体结构,发现了胆管周围血管丛由三层微血管组成,内层由一层规则排列的、像链条一样开口于上皮层下面的毛细血管组成。中层和外层各由少数毛细血管、微静脉或胆管壁内或胆管周围组织中的小动脉构成。

  血管丛通过精美照片的方式,首次展示在世人面前,使临床医生有了形象的认识。这些照片在国内多次学术会议上受到高度关注。老鼠的胆管直径只有1毫米,血管更是肉眼看不见的,但在照片上,它们的连接方式显得清晰。

  李文岗告诉记者,胆管长期乏人研究,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找不到下手之处,也就是没有方法论。构建出“胆管周围血管丛的空间立体构象”,开辟了“胆道学”研究的新方法、新思路。

  胆管研究能帮助那些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让他们活得更久,减少胆道并发症,减少病人医疗花费。

  (来源:厦门晚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