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职务消费黑洞不能再黑下去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9日16:25 四川新闻网

  日前,国资委公布了《关于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的指导意见》,要求今后央企负责人用车、出国考察、业务招待等职务消费将受到严格控制。措施之一就是提高消费透明度,听取职工意见,定期公布。(6月8日《人民日报》)

  我国公职人员职务消费存在一定问题,受到社会关注。“指导意见”出台,我们为之高兴,为之鼓掌。

  职务消费问题涉及广泛,有的单位比较严重,莫要说央企负责人,不管哪一级,只要是“公”字号的单位,其负责人的职务消费大都是一笔说不明、摆不出、理不清的“糊涂账”、“猫腻账”,有的甚至是“腐败账”。记得媒体曾经披露一个女贪官,连买卫生纸都公款报销,并恬不知耻地说:我是党的人,理所当然一切花费都该由党报销。“公”字号单位头头脑脑的职务消费,是个无底的黑洞,填进去的不是国家的钱,就是集体的钱,尽皆民脂民膏,多年来这个“无底黑洞”实在是不堵不行了,不能再任其再“黑”下去了!

  为什么职务消费容易“黑无底”?首先,是现行的财务管理制度的缺欠所致。领导“一支笔”作主,咋签咋报,咋批咋办,常常是领导自己花销的票据自己签字进账。如此,个人专断,毫无制约监督,想不黑也得黑,想不猫腻也得猫腻,甚至想不腐败也得腐败。因为谁都不是圣人神仙,谁都有与生俱来的趋利本性。

  职务消费无一定标准,“灵活性”太大,是造成其“黑无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一筐进”、“一揽入”的报账法,更使其“灵活性”漫无边际,天马行空。一张“招待费”、一张车辆“修理费”、一张“参观考察费”……动辄数百元、数千元、数万元,甚至十几万、几十万元,鬼知道买的啥、吃的啥、修的啥?各种虚拟项目、品名的报账伎俩,人们已经司空见惯,见怪不怪。在这些背后潜藏着的不是违规违章,就是不正之风,就是营私腐败。有两个我熟知的事例,一个是某市烟草公司的老总,他新房装修费15万元,就是两张“会议费”、两张车辆“修理费”报销的;另一个是某市的一局长,携情夫周游5省3市,挥霍近8万元,都是虚开“招待费”和“修理费”报销的。尽管这两个人现在都因种种问题被罢了官,但其利用职务消费营私舞弊和贪污腐败却未被追究。

  “封闭运作”、“暗箱操作”,是造成职务消费“黑无底”的第三个重要原因。目前一般报账流程都是“三点式”:“经办——领导——会计”,甚至是“两点式”:“会计——领导”,而且会计多是领导“信得过”的人,信不过者也干不成或者干不长。就这么样的不见光不透风的“秘密”或“诡秘”的“小圈子”,职务消费怎能不出问题?怎能不滋生腐败?

  职务消费看似痼疾顽症,其实根治并不难。“阳光”、“公开”,是一切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的克星。只要切实做到把职务消费公诸于众,最好按月张榜公布,要求明细,而不是大而化之的“一筐”和“一揽”或笼而统之的汇总数字,是真是假,有无猫腻,群众一瞅就明,再想捣鬼就难了。同时完善组织检查监督和群众举报制度,并实施严肃的追究制。职务消费的问题一经查实,决姑息迁就,该退赔的退赔,该处分的处分,涉及腐败犯罪者则要绳之以刑。果如此,职务消费自然就会逐渐清楚清白。

  最后是一点建议,职务消费问题涉及一些公有企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不是哪一二部门立个规矩能管得了的,中央纪、检监察部门应该下发一个刚性的规范文件,以便各方遵照执行和对照监督。石飞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