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向文波博客表心迹:三一愿加价三成收购徐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0日03:59 红网

  红网6月10日讯(潇湘晨报记者张冬萍)6月8日下午,三一集团执行总裁向文波在其个人博客上发表署名文章《三亿美元,三一能否收购徐工?》,回应某媒体关于三一重工准备“借合作拖垮徐工”、“让徐工晚三年改制”的传闻,并表示三一愿意“全盘接受凯雷方案,并加价30%”收购徐工。

  目前,凯雷收购徐工集团股权的方案正等待商务部的批准,向文波昨晚在接受记者

电话采访时表示,虽然三一等国内同行一直被有关方面排除在徐工的收购方行列,但三一始终没有放弃过收购徐工、保护民族工程机械行业的初衷。

  三一至今未放弃梦想

  “三一不但梦想未能成真,反而背上了‘将徐工逼走海外’的黑锅!这真是天大的冤枉!”在向文波于6月8日17点28分发表在新浪博客的文章中,他如此表示。

  向文波所提到的梦想就是三一集团参与徐工改制、收购徐工股权及资产、做强民族工程机械产业的战略构想。

  向文波表示,早在徐工集团提出改制意向之初,三一一开始就明确表达了想参与徐工改制的强烈愿望,董事长梁稳根和他曾专程前往徐州,拜访徐工管理层和当地政府负责人,激情洋溢地说明三一和徐工合作对国家、行业、企业、员工及当地政府的好处。

  但三一未能在如愿以偿——国际私募基金凯雷笑到最后。

  事隔半年之后,向文波仍难掩遗憾之情——当初,三一等国内同行被明确排除在合作之外。

  9日下午,向文波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这篇文章确实是他自己“有感而发”。向文波同时表示:三一至今没收有放弃收购徐工的梦想,甚至愿意“全盘接受凯雷方案,并加价30%”收购徐工。

  徐工之争是发展主导权之争

  向文波证实,自己写下这篇文章的“导火索”是最近在无意之中看到一些报道,因而“有话要说”——某媒体《谁享受国退洋进盛宴》一文,将三一热切希望参与徐工改制的愿望描述成一个阴谋:“三一重工准备借合作拖垮徐工,其动机就是让徐工晚改制三年,无奈之下,徐工决定采用招投标方式选择国际投资者”。

  向文波告诉记者,三一始终没有放弃收购徐工的梦想,并且愿意出高于凯雷30%的价格,“这样做既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国家。”“因为徐工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标志性企业,是共和国工程机械行业几十年的成就!徐工身上包含了中国工程机械几代人的心血!徐工被外资收购不是简单的产权交易问题,而是工程机械这一战略产业发展的主导权之争!”“因为,制造业是国家的战略发展产业,而战略发展产业发展的主导权是国家主权!作为行业的一分子,我们不希望国家主权受到伤害!”

  对于拥有强大品牌优势、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第一、年收入170亿元的徐工竟然20亿—30亿出让,向文波表达了深深的遗憾,“徐工跟卡特彼勒合作已经吃了大苦头,难道还不够吗?”

  收购方案在商务部暂时遇阻

  而对于这一收购竟然被炒作成了“国企产权出让的新标杆”,说是卖了一个“好”价钱,向文波更是十分痛惜。“中国企业如海尔、中石油等跨国收购受阻,都是因为美国不愿放弃某些产业的发展主导权,而我们国家的某些政府部门和企业的安全意识太差了,对产业安全、经济安全的问题认识不够,是会危及到国家和民族产业发展的主导权的!”

  徐工科技披露的公告显示,凯雷的收购方案已经上报国家商务部。9日下午,徐工科技证券部有关人士证实,报批事宜暂时没有新的进展。分析人士认为,目前三一重工要实现竞购徐工的梦想,只能寄望于凯雷收购方案在商务部受阻。

  事情也似乎还有转机。原以为凯雷收购徐工股权今年3月份就能正式拿到国家批文,但“铁板钉钉”的事情现在遇到了一些麻烦,国家发改委要求凯雷补充收购项目的相关“情况说明”,其用意正是为了防范恶意收购、重视经济安全。

  关键词

  ★徐工集团

  成立于1989年3月,1997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120家试点企业集团,是国家520家重点企业之一。2005年实现营业收入170亿元,是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开发、制造和出口企业。

  ★美国凯雷投资集团

  成立于1987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直接投资公司之一。目前管理的资本达310亿美元,通过旗下32个基金共投资的公司超过150家。凯雷集团在投资界被称为“总统俱乐部”,美国政要在其中任职较多,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曾出任凯雷亚洲顾问委员会主席。

  ★三一集团

  创始于1989年,主营工程机械,公司2005年实现销售额58亿元,集团净资产33亿元。集团下辖三一重工等七家子公司,并在海外设有分支机构。

稿源:红网 作者:张冬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