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文化遗产“失血”,保护现状堪忧,专家呼吁——仅有“文化遗产日”是不够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0日05:07 河南报业网-河南日报

  今天是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在这个日子到来的时候,在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一些地方,在推土机毫不留情的轰鸣中,在老房子轰然倒地的尘烟里,城市的历史记忆、社区的传统底片逐渐残缺不全,最终面目全非。

  成效显著,问题突出

  6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核定的第6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式公布,1080项珍贵历史遗迹名列其中。紧接着,国务院公布了首批51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事实上,从中央到各级政府对各类文化遗产采取的各种保护措施,已经对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我国目前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正面临三大突出性问题:首先是“千城一面”的问题突出,一些独具特色的历史性城市和历史文化街区正在被杂乱无章的新建筑群所淹没;其次是日益增多的游人使文化遗产地不堪重负,给文物古迹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害;再次是一些地区或部门的决策者守法意识不强。

  文化遗产正在“失血”

  我国文化遗产的现状可用两个字形容——“堪忧”。我国虽是世界上文化遗产最丰富的国家,但由于历史原因,也是世界上文物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在47个国家的200多个博物馆里有中国文物100多万件。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民众对“文化遗产日”都有所耳闻,但是对文化遗产的内涵却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知。文化研究专家指出,我们国家面临着保护文化遗产的诸多问题,不是一个‘文化遗产日’就能解决的。

  我们关注得晚了

  事实上,我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已经晚了。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韩国就已经从立法、资金投入、树立全民参与保护意识等方面,建立了一整套系统,并已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发挥了重要效能;1964年,法国曾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也是其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文化遗产大普查,提出“大到教堂、小到汤匙”的普查观念,这次普查,仅国家登记入册的遗产就有4万多件。

  专家认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应是多样的:一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变为有形的形式;二是在它产生的原形态氛围中保持其活力;三是尊重和保护传承人;四是转化为经济资源并体现为经济效益。

  (据新华社北京6月9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