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从一篇社论说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0日06:00 光明网
孙建清

  一般读者都知道,美国的《读者文摘》是一份很畅销的刊物,但是对于这本刊物的来历,大多数人也许并不太清楚,人们更难以想到的是,它的诞生是因为一篇社论。

  1921年6月2日,电报诞生整整25周年。美国《纽约时报》对于这一历史性的发明,发表了一篇简短的社论,其中传达的一个重要信息是:现在人们每年接受的信息量是25年前的50倍。

  对这一消息,当时在美国至少有16人作出了反应。那就是,创办一份文摘性刊物,让人们能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尽快获德自己需要的东西。这16人中,有律师、作家、编辑、记者,甚至还有一名国会议员,他们都认为这类刊物必定有广阔的市场。

  在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他们都到银行存了500美元的法定资本金,并领取了执照。然而当他们到邮电部门办理有关发行手续时,却被告知,该类刊物的征订和发行暂时不能代理,如需代理至少要等到明年中期选举以后。得到这一答复,其中的15人为了免交执业税,向管理部门递交了暂缓执业的申请。只有一位叫德威特.华莱士的年轻人没有理睬这一套,他回到他的暂住地——纽约格林威治村的一个储藏室,和他的未婚妻一起糊了2000个信封,装上征订单到邮局寄了出去。

  从此,世界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就诞生了。到2002年6月30日,他们创办的这份文摘类刊物《读者文摘》已经拥有19种文字、48个版本,在全球127个国家和地区发行,读者达到1亿人,年收入约5亿美元。

  一篇社论造就了如此辉煌,这是连撰写者也无法预料的。其实,社论本身应该有这种提供信息情报的功能。美国的新闻学者莫特在《新闻学概论》一书中曾把社论分为十类,其中第一类就是提供情报的社论。如此看来,《读者文摘》的诞生就在情理之中了。

  反观我们的社论,更多的是政治性的、务虚性的,就是务实性的社论也多是在总结、指导、督促各行各业的工作和生产活动。当然,我不是说这样的社论不该有,如果没有这些政治性很强的社论,那就不能担当起“火车头”、“灵魂”、“旗帜”这样的称谓。但是,政治性、论辩性、时事性不能排斥它的情报信息作用。我们在说理分析的同时,也要给读者一点科学知识、经济信息,这样的信息提供,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知识,而且可能产生或造就类似《读者文摘》这样的奇迹。令人遗憾的是,现在的社论包括评论员文章,大多在一味重复报告讲话内容,往往用政治口号和政治结论吓唬人,充斥着诸如“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之类。在写作方式和结构上,程式化和公式化的现象比较严重,使评论文章成为例行公事的官样文章或应酬文字。至于语言方面,大话空话套话连篇,读来十分乏味。

  我在基层党报做了13年评论员,写过不计其数的评论文章,说来惭愧,在数百篇评论文章中有多少篇是属于雄辩而富有感情的文章呢?一般情况下,是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十当地领导讲话=本报评论员文章。过去没有电脑,至少还是在写;现在有了网络,连写都不必了,只是复制粘贴就大功告成了。于是,党报评论出现了小报抄大报,省市党报抄人民日报的现象。久而久之,我们的很多地方党报评论实际成了人民日报的复制品或翻版,千报一面、千报一腔的评论出现了,读者离评论远去了。

  党报的社论、评论员文章的地位和作用从何体现,我以为,八十多年前《纽约时报》发表的那篇社论可以给我们一点启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