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构建坚实的财力保障机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0日06:22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在“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建设中,如何通过财政投入、资金运作的方式推进试点乡镇的新农村建设?6月8日,省财政厅副厅长汪建国接受本报记者的专访。

  “财政作为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保障手段,要以‘千村百镇示范工程’为重要抓手,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努力加大“三农”投入力度,支持新农村建设。”汪建国介绍,过去的5年是我省财政支农政策措施力度最大、实际效果最好、农民受惠最多的时期。从2

000年起,全省通过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取消农民“三税两费一集资”,共减轻农民政策性负担54.5亿元,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基础。投入方面,财政支农累计达730亿元,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还发放粮补和水稻、小麦、油菜等各类补贴资金30多亿元,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健全财政投入稳定机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汪建国介绍,各级财政将会同有关部门在具体项目上对示范村镇实行政策上的倾斜,像示范村镇编制规划先行,推广沼气工程、改水改厕、道路建设、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等方面会优先考虑。

  据介绍,今年仅省级财政预算安排新农村建设项目支出就有31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占省级项目支出的36.3%%。“十一五”期间,全省新农村建设财政资金投入增幅每年将按不低于15%%安排。预测“十一五”期间全省财政“三农”投入资金将达到1800亿元左右,比“十五”增长1.5倍左右。

  汪建国同时指出,推进“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单靠财政投入还不够,必须不断创新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方式,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在实践中将逐步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引导、以农民投资投劳为主体、社会资金广泛参与的多元投资体系;改革财政对农业项目直接投入方式,采取财政补助、贴息、投资参股、以物代资等激励方式,鼓励农民和企业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进行融资扩张和发展,引导更多的如外资、工商资本、银行信贷资本等资金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