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取消“校中校”能否化解不公之“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0日08:30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又到学校招生时。就在家长们“各显神通”,绞尽脑汁试图把自己的孩子“塞”进最好的学校时,天津市政府的一纸通知引起舆论哗然:所有改制小学和不符合独立事业法人、独立校园校舍、独立财务管理、独立教育教学规范要求的改制初中、高中全部停止招生。据悉,其他省市也陆续出台了类似的政策。

  备受诟病的“校中校”将消失,有人击掌欢呼,有人怀疑担忧。

  有人欢喜有人忧

  新规定要求改制学校逐步退回公办,使户口就在改制学校片内的家长最为高兴。“取消‘校中校’,既减轻了家长负担又体现了教育公平。”在供电公司工作的冯英告诉记者,她的孩子今年上小学,要是想上一个好学校,以往这时肯定是要找人托关系。实行按所在地户口就近入学,她就不用做这既花钱又麻烦的事了。

  而在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地方,不少学生家长却反应强烈。在一家市级机关工作的李福君,从年初就开始找“关系”,为今年上小学的孩子“择校”,眼看快办妥了,却传来了停止招生的消息。李福君说,取消“校中校”,无疑会掐断不少孩子上好学校的机会,在小学阶段就比别的孩子起跑点低,以后何谈竞争?

  变味的“校中校”

  在办学体制改革试点过程中,一些基础好、教育资源丰富的公办重点初中、小学,纷纷借改制之名实行“一校两制”:本部接收就近入学的学生,分校则借“民办”这块牌子收取高额择校费。“名校办民校”现象在全国已是普遍存在。

  就近免试入学,本是国家实行义务教育的基本原则。但近年来,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学校之间存在明显差距,“择校”便成了很多学生和家长的无奈选择。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康万栋教授说:“这些年改制学校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教育经费筹措渠道,利用社会资金促进了教育发展。”

  康万栋认为,包括天津在内的全国一些省市此次对“校中校”说“不”,缘于人们对“校中校”“变味”的强烈不满。

  一些学校老师告诉记者,因为容许改制学校收费,不少公办学校不断扩大其“校中校”的办学规模,把优质教育资源向“校中校”倾斜,其本部班级规模不断缩小。在天津,有的区改制初中占了7成,有的甚至达到9成。有些初中校本部一个年级仅保留一个班级,家长只能为孩子选择收费的改制学校。

  资源均衡化是当务之急

  “义务教育的特点是强制性和免费性,改制校回归公办是政府责任的归位。”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敏勤说,而以前在义务教育问题上,我们有意或无意淡化、弱化了政府的责任。

  然而,这些年,由于忽视公办学校的建设,改制学校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扩大了义务教育资源的“贫富差距”。在天津市一些郊区县,全县的在岗特级教师加一起也才只有两三人,而市内有的重点校就有十几个特级教师。

  对此,不少的专家和教育工作者建议,充分借鉴国外一些好的做法,如不论城乡,都按照统一标准建设学校,实施校长、师资流动制度,实行领导干部和教师的轮换、交流制度,鼓励好的和比较好的学校帮助和支持薄弱学校等等。

  新华社记者周润健张涛张建新(据新华社天津6月9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