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喜欢墙角=“孤独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0日09:24 解放日报

  本报讯(见习记者 李爱铭)国际公认的儿童孤独症发病率只有万分之二到三,但本市一些医院儿科门诊每天都有二、三十位家长带孩子来看“孤独症”。昨天举行的教育论坛上专家们呼吁,老师不要随意给孩子贴“医学标签”。

  据了解,家长带孩子看“孤独症”、“多动症”,多数是听从老师的建议。朱女士告诉笔者,她4岁的儿子小利(化名)从小文静,在家一直不声不响地自己玩。前不久幼儿园

老师反映,小利在活动课上总是独自呆在墙角,半天都不跟别人说话,便怀疑孩子有“孤独症”,建议就诊。但新华医院诊断认为,孩子只是性格内向,并无大碍,朱女士心里这才石头落地。

  有关专家指出,像“孤独症”、“多动症”等,要经过严格的医学检查,才能下结果。不合群并不一定就是孤独症,调皮捣蛋也并非多动症。老师不懂医学知识,对医学标签要慎用。杨先生读四年级的儿子调皮,老师随口说他“多动症”,结果得了个“多动症”的绰号。同学的取笑甚至让孩子一度不愿去上学。尽管诊断结论不是“多动症”,只是“注意力不集中”,但遗憾的是“多动症”绰号在孩子心中留下的阴影却难根除。

  据了解,家长带孩子看“孤独症”、“多动症”,多数是听从老师的建议。朱女士告诉笔者,她4岁的儿子小利(化名)从小文静,在家一直不声不响地自己玩。前不久幼儿园老师反映,小利在活动课上总是独自呆在墙角,半天都不跟别人说话,便怀疑孩子有“孤独症”,建议就诊。但新华医院诊断认为,孩子只是性格内向,并无大碍,朱女士心里这才石头落地。

  有关专家指出,像“孤独症”、“多动症”等,要经过严格的医学检查,才能下结果。不合群并不一定就是孤独症,调皮捣蛋也并非多动症。老师不懂医学知识,对医学标签要慎用。杨先生读四年级的儿子调皮,老师随口说他“多动症”,结果得了个“多动症”的绰号。同学的取笑甚至让孩子一度不愿去上学。尽管诊断结论不是“多动症”,只是“注意力不集中”,但遗憾的是“多动症”绰号在孩子心中留下的阴影却难根除。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