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北京荣宝斋、厂甸庙会双双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0日09:46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6月10日电(记者张舵万一)6月2日公布的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秉承北京琉璃厂“士文化”之风的荣宝斋和厂甸庙会双双入选。琉璃厂所在的北京宣武区文化委员会主任许立仁说,这既令人高兴,又令人深思。

  琉璃厂曾是京城最大的书市,后来优势逐渐扩大到字画古玩及文房四宝。作为琉璃厂“士文化”的代表者,荣宝斋曾经是厂甸庙会最为辉煌时的重要一景。

  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主任田青说,此次入选标准除了历史和文化价值外,还有重要一条就是濒危性。厂甸庙会和荣宝斋深厚的文化内涵令人赞叹,而另一方面其共同面临的生存困境则令人担忧。

  荣宝斋的前身是“松竹斋”,光绪年间更名为“荣宝斋”。清末,文人墨客常聚此地,而民国年间老一辈书画家如于右任、张大千、吴昌硕、齐白石等也是这里的常客。

  由传统的雕版印刷发展变化的木版水印是荣宝斋最著名的业务,在新中国成立后一路走向辉煌,达到“登峰造极,酷似原作”的地步。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老先生在世时,几乎辨认不出哪幅是他的原作,哪幅是荣宝斋的复制品。

  荣宝斋常务副总经理王铁全说,进入上世纪80年代,传统工艺需求在市场经济受到冲击,使得木板水印技艺的传承和发展面临困境。

  同样的状况也存在于厂甸庙会。厂甸庙会始于明代嘉靖,兴于清代康熙,盛于乾隆,历时400多年,融书肆文化、名士文化和市井文化于一炉,被文人学者们誉为“雅俗相济、商娱相融”。

  厂甸庙会历史上几经兴衰,数次中断。1963年,北京市政府重开了厂甸庙会,全城轰动。后因修路及“文革”原因,厂甸庙会停办。2001年,中断37年的厂甸庙会重新开张。现在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年,游客累计逾千万。

  但不可否认,在西方现代性的冲击下,传统民俗文化的生存空间正受到巨大挑战。宣武区文化委员会主任许立仁说,尽管厂甸庙会重新开张,但其最初的特色——“文市味”以及很多特色商品已经很难完全恢复了。(完)

  相关新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