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为高考让路是一种全民善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0日11:41 四川新闻网

  这个高速行进中的城市难免有些喧闹,但仍能为7万多名高考学生安静下来;

  这个日增300辆新车上路的城市难免有点拥堵,但仍能送7万多名高考学生按时到达;

  600名城管执法人员高考前夜上街禁噪;130名医生驻守各考场待命;300名的哥开出

“爱心车队”;上百辆市民私车为考生“招手停”;许多有车族选择弃驾出行或错峰出行;市交管局500辆警摩奔赴大街小巷,帮助考生47起——全市7万多名考生无1人因交通问题耽误考试。

  这样的全社会“为高考让路”曾被称为“全民高考”引来争议,但看到7万多名几乎还是孩子的考生“一个都不少”地进入他们人生最重要的考场,谁能说各界为此付出的心力纯属白费?谁能否认这是一种全民善意?

  高考作为社会选拔人才、实现个人晋升的较优途径,其相对公平性被社会广泛认可,即使是被指有“一锤定终身”之弊也终究无法被取代。正是在这种社会共识之下,高考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度极高和凝聚力极强的重大事件。7万多名考生,包括他们身后的父母亲朋,多达数十万人的期望和牵挂,说实话全社会无论怎样重视也不为过。

  如果说公众对高考学子的关切出自本身的道德自觉,公安、交通、卫生、城管、公交等政府部门的介入引导则提供了有序的保障。比如有考生先是坐上了爱心出租车,路堵了再及时换乘警摩,就是公众与政府部门良好协作、成功接力的例证。

  就在去年,考生因迟到被取消考试资格的新闻还时有所见。从维护公平和效率的角度,考场不等人是理所应当,考生必须谨遵这一规则。但天有不测风云,更何况成都正值复杂的城市交通变动期,为赶考之路排除障碍、提供帮助,一方面是为这些初入成人之途的孩子查漏补缺、助推护航,另一方面,也是有关部门对城市交通现实难题的积极补救。

  为什么红星路下穿隧道遇堵的市民对只接考生不疏堵的交警毫无怨言?也许在那些急着赴考的孩子身上,人们就像看到了自己的孩子,或者说看到了过去的自己——青春的脸上写着朝气也透着惶恐,去迎接人生的第一次大考,去赢取知识社会的通行证。

  教育的根本在于人性之培育及人格之完善,那么,还有什么比宽容、善意及鼓励更能教育这几天的孩子们?收敛自己,帮助他人,是一个城市是否文明、社会是否和谐的试金石。就像交管局局长所说,成都面对这次考验,是及格的。徐琼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