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江苏一批濒临失传文化遗产重现生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0日20:06 新华网

  记者昨天从在南京召开的江苏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获悉,江苏省自2004年启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以来,各地都积极行动,展开项目调研,同时推出各种保护措施。首批14个试点文化项目,其保护工作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一批濒临失传的文化遗产,重新焕发出生机。

  江苏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丰富,但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一些依靠口头和行为

传承的文化内容与形式正在不断消失,一批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文化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破坏,一些传统技艺不断流失灭绝。根据文化部和财政部的统一部署,我省2年前确定了南京白局、以《白蛇传》为代表的镇江口述文学、常州手绘梳篦、无锡手捏泥人、宜兴手工紫砂陶艺、扬州清曲、泰州溱潼会船、南通板鹞风筝、宿迁云渡桃雕、金湖秧歌、东台发绣、徐州落子舞、连云港海州五大宫调等13个保护试点项目。

  而苏州市则整体作为国家级综合性试点市。在2004年至2008年试点阶段,省财政每年安排4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省保护工程。

  各地的保护方式各具特色。会上,南京、无锡、扬州、连云港等市分别就各自的试点项目介绍了做法和经验,苏州则着重介绍了在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经验。南京市利用媒体广泛宣传,使40年来处于“冷冻”状态的南京白局持续升温,同时,他们还集中对现存艺人、传承人、周边相关人士进行抢救性征询和征集,重建南京白局资料库;无锡则建立了泥人大师工作室,为大师们出专著,办精品展,并由大师自行挑选徒弟,把传统技艺传承下来,使这些身怀绝技的泥人大师重新有了研究、开发、创新、传承的基地;扬州设立了老艺人专项保护基金,组建了扬州清曲艺术团,对部分老艺人实施定期补贴制度,生活上给予关心,传承、表演上大力扶持,并为他们建立艺术档案、留住他们的音和像;连云港更是走入乡村田野,收集海州五大宫调的珍贵手抄本,同时利用节庆活动,在全社会营造普查保护的氛围。苏州市更是高屋建瓴,加强了文化法制建设,制订了“文化苏州”的发展策略,并将文化遗产保护作为苏州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

  各种各样的保护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批冷寂多时的文化遗产重新走入公众的视野。省文化厅副厅长王慧芬介绍说,最近国务院公布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江苏共有37个项目名列其中,入选项目总数居全国第二。她强调,做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各地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机制,努力开创保护工作新局面。(张粉琴)

  相关报道:

  来源:新华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