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六方套瓶上午入藏首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0日21:20 北京晚报

  

六方套瓶上午入藏首博

  

六方套瓶上午入藏首博

  今天是我国首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为“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为展示北京丰富的遗产,今天北京六大世界文化遗产地和各区县共推出了

几十项活动,向市民普及保护文化遗产的知识。

  活动现场

  1950万元拍回六方套瓶入藏

  威风八面的京西太平鼓、惊险刺激的天桥中幡、灵动莫测的抖空竹……今天上午,450多人的精彩表演将首都博物馆门前广场变成了欢乐的海洋。今天是首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作为北京庆祝活动的主会场,首博特意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以及手工技艺制作表演。白大成的鬃人、绒布唐的耍货、曹氏风筝传人孔令明的风筝等这些老北京的耳熟能详的民俗玩具也一起搬进了首博大厅向观众展示。被列入首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昆曲今天也走进了首博,让喜欢戏曲的观众过了一把瘾。

  今天,首博还收到了一份“大礼”。北京市文物公司将2000年以1950万元高价竞拍回的国家一级文物“清乾隆酱釉粉彩六方套瓶”正式捐赠给了首博收藏。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件六方套瓶器型非常规整,集粉彩、珐琅彩、镂空等多种装饰技法于一身,纹饰图案融合了中西文化的风格。专家介绍,这件曾经流落海外140多年的六方套瓶,是乾隆早期御窑厂烧造的器物。今天,台湾著名收藏家徐政夫也将两件汉唐的陶俑捐赠给了首博,来自四川的收藏家顾维珍将一件“清代龙纹铜锅”捐赠给首博。

  遗产保护

  八达岭残长城今起抢险加固

  今天上午,世界文化遗产北京八达岭长城南七楼至南十六楼1245米残长城的抢险加固工程也正式启动。

  为了今天的抢险加固工程,文物部门已经进行了长达3个月的准备。从今年3月份开始,北京市长城踏查测绘培训班在八达岭开班,随即启动了北京境内629公里长城的测绘调研工作。多年以来八达岭长城国保段未开放区域由于多种原因,出现了塌陷、土质松动、地面砖缺损等多种险情。此次抢险加固工程主要以排险补塌、清除地面渣土、铺墁缺损地面砖等为主,工期预计为一年。

  科研成果

  周口店遗址2处化石点仍有发掘价值

  今天上午,周口店遗址管理处还发布了一系列最新科研成果。首先,由周口店遗址管理处委托中国文物研究所和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城市研究院编制的《周口店遗址保护规划》,目前已得到国家文物局的批准。《周口店遗址保护规划》重新划定了13.68平方公里的遗址保护范围,重点保护区由0.24平方公里扩大到0.4平方公里,一般保护区为4.4平方公里,建设控制地带则由过去的1.94平方公里扩大到8.88平方公里。

  而对周口店遗址27个化石地点最新进行的调查则显示:目前遗址内保存下来的有价值的化石点共有猿人洞、山顶洞等14个;地理位置不清的化石点有第16地点、第17地点和第24地点共3个;现遗址核心区外有发掘价值的化石点有第10地点和第14地点共2个。此次调查,为遗址保护提供了更加充分的资料基础和科学依据。

  记者调查

  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络保护遭遇危机

  记者调查中发现,在国务院刚刚公布的第一批518个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有近八成以上未注册“中文.cn”域名,这其中不仅包括广为人知的京西太平鼓、武当武术、泥塑、中医诊法、梨园戏等文化瑰宝,而且也涵括了傣族泼水节、蒙古族搏克、维吾尔族达瓦孜等少数民族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植根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而不断加速的现代化进程使得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日渐消亡。因此,如何让正在消失的却又无比珍贵的文化遗产永远保存下去,将是下一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点课题。民俗专家认为,如果传统文化不能融入人们现代生活,最终只能“活”在博物馆里。而互联网便是传统文化走进人们现代生活的最好形态,新兴的网络传播也将成为“活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佳途径。对此,互联网专家认为,由于“中文.cn”域名具有民族化、本地化特性及巨大的发展潜力,对于保护和宣传中华文化品牌具有明显优势。

  动态活动

  中国戏曲剧种保护展今天开幕

  在迎来中国首个“文化遗产日”之际,中国艺术研究院将于6月10日至15日举办“中国戏曲剧种保护展”;并邀请全国代表性剧种的表演艺术家、著名戏曲声腔研究专家于6月14日举行“中国戏曲保护发展座谈会”。

  人物评选

  他们是中国民间文化守望者

  在中国首个“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由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一次“中国民间文化守望者”人物评选结果也正式揭晓,这是我国首次为守护民族精神家园的奉献者而设立的奖项,获得该奖的是:愿为民间文学做园丁的王士媛,将30多年收藏2300件西藏民间艺术藏品无偿捐给西藏的叶星生,拍摄“老房子”系列十余年的李玉祥,30多年致力于长江、黄河人文地理摄影采访的郑云峰,承担海峡两岸民间文化交流之任的黄永松;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夏挽群获“中国民间文化守望者特别奖”。

  专场晚会

  与远古的财富亲密接触

  袅袅南音,悠悠古琴,谐趣泉州木偶,嘹亮蒙古长调,铿锵少林功夫,婉约昆曲折子戏……为了纪念中国首个“文化遗产日”,昨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专场晚会”在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上演。晚会以三批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项目为主,并增加了其他一些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展示了我国精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和极高的欣赏价值。本报记者丁肇文王润J144J069

  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论坛举行

  中国民族博物馆主办的“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论坛”将于我国首个“文化遗产日”期间在京举办。

  “中国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论坛”将面向社会广泛呼吁,进一步认识中国民族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的重要性,增强全民的紧迫感和自觉性,使对民族文物的保护上升为全民意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揭晓

  昨天,“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揭晓。通过网上征集、群众投票和数轮专家评议,最终选出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外部图形为圆形,象征着循环,永不消失。内部图形为方形,与外圆对应,天圆地方,表达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空间有极大的广阔性;图形中心造型为古陶最早出现的纹样之一的鱼纹,鱼纹隐含一“文”字。“文”指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鱼生于水,寓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世代相传;图形中心,抽象的双手上下共护于“文”字,意取团结、和谐、细心呵护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的寓意。(图三)

  图一:融合中西风格的六方套瓶吸引众多参观者。刘航摄B149

  图二:八达岭残长城抢险加固工程上午启动。甘南摄B149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