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执政黄昏期 未必无风景(大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0日22:47 环球时报

  当前,几大国首脑已进入了执政“黄昏期”。9月,日本自民党总裁换届,小泉表示不再参选,这也意味着他将放弃连任首相。英国首相布莱尔也曾数次表示自己将不再连任。美国总统布什的任期虽还有两年多,但早有媒体报道其麻烦缠身,未老先衰,过早进入“黄昏期”。

  不少人认为,执政黄昏期是一段垃圾时间,领导人因自己的“留守”地位,只能尽

最大可能维持当前运行的政策,倘若推动重大措施,可能会令行不止。这样,很多人都不看好三个大国的“执政黄昏期”,并以为未来的国际政治将处于一个相对寂静的时段,无论是三国的内政,或是外交,重大的变化只能指望下届政府。

  的确,英雄迟暮,美人老矣,“黄昏期”首脑及其一班人马显现出疲态,力不从心,推动重大进程可能会缺乏动力,这些都在常理之中。但因此而将“黄昏期”视为普遍规律,忽视了“黄昏期”可能出现的“最后的辉煌”,那就未免太“教条”了。

  美国著名学者詹姆斯·伯恩斯曾在其代表作《领袖论》中谈到,领导者既有实际权力,更拥有潜在的权力,这些权力随着时间的不同,而得到相应的发挥。如果将领导者的执政时段分为早晨、中午和黄昏三个时期的话,黄昏期的潜在权力释放的可能性反而是最大的。为何?道理很简单。领导人比常人更渴望“功成名就”。倘若在执政前期路途平坦,既有国际形势配合,又少有权力制衡来碍手碍脚,已有一二政绩彪炳史册,那也就罢了。倘若前期政绩平平,或出于国内外因素制约难以大展拳脚,渴盼拥有历史地位的领导人难免会寻找一两件大事,使出浑身解数,以成就个人辉煌。

  毕竟,相比于执政前期,黄昏期有一个最大优势,即没有连任竞选的压力,无须过于担忧选民的偏好,也无须过于考虑党派争执。这种情况下,没了负担,如能奋力一搏,往往会做出一些引人注目的事情来。

  历史上,不少首脑执政的末期常会有不少重大变化。以美国为例,尼克松曾在其回忆录里坦言,打算在其第二任期末期实现中美建交。可惜,“水门事件”迫使其下台,未能兑现这一构想。否则,中美建交或许真的会早好几年。如果说尼克松的例子只是 “黄昏期”出现重大变化的假设的话,那么,克林顿显然是一种事实。在其执政后期,克林顿将中美关系确定为“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2000年底,就在卸任前的几个月,一阵快速谈判的旋风后,美国与中国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达成了协议。当国际社会还在惊讶美国为何忽然转变对华态度时,克林顿已卸任而去。这样的例子还有一些,比如,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在执政末期倡议建立联合国等。

  纵观眼下的国际政治舞台,日英美三国政府首脑谢幕表演的空间依然不小。日本急欲摆脱外交上的被动局面,小泉是否会利用最后的谢幕表演来搞些动作,挽回一些外交得分呢?英国首相布莱尔常被指责过于跟从美国,最后这段光景他是否会有所调整,以期留下一个更能顺从民意的结尾呢?而经历了阿富汗和伊拉克两战,美国的单边主义已发展到极致,布什政府是否会在伊朗核问题上有所收敛,以换取突破呢?虽然我们还很难确定这些“黄昏之景”会以何种形式出现,但研究其可能发生的变化,对于准确把握国际局势的走向,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是本报编辑。)

  (本版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欢迎读者参与讨论,电子信箱:taolun@peopledaily.com.cn)

方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